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笔名太平老人。祖籍泾阳县云阳镇斗口村著名书法大师。幼年家境贫寒,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受进步学者刘古愚、朱佛光等人思想影响,痛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萌生反清革命意识,创办《神州日报》,以打倒满清、建立民国为主旨在宣传革命中影响很大,时有“一支笔抵十万毛瑟(枪)”之誉。 1907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1月,被诸将领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与叶楚伧等人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共产党人瞿秋白为社会科学系主任,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与共产党人合作,主办政治队、中山学院、中山军事学校等,为陕西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审计院院长等职。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 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重庆谈判时,设宴欢迎毛泽东,公开支持两党再次合作,和平建国。11月,被迫离开大陆去台。在台期间,对大陆和故乡充满眷恋之情,1962年1月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真挚衰惋,感人至深,成为传达在台人士怀念家乡、渴望结束隔绝状态普遍心声的名句。? ????他同时还是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书法巨匠,早年苦研魏碑,博采众长,书势险劲峭拔,气度磅礴豪放,1937年后致力于标准草书研究,开创个人风格,形成著名的“于派”草书,苍劲精妙,时人誉为“舞鹤游天”,在20世纪书坛上独树一帜。他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诗人,其旧体诗词雄健开阔,洗炼爽洁,矢矫不群,率多佳作。他重视教育,靖国军时期曾创办三原民治学校,以后又相继支持兴办渭北中学、渭北师范;在南京政府任职期间,亲自争取并实地筹建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大学),办成西北第一所高等学府。他关心家乡公益事业1920年关中大旱,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立“渭北水利委员会”,延请水利专家李仪祉为工程师,经过实际勘察,制定了泾惠渠灌溉工程规划。此后又努力促成修建,造福泾阳、三原等五县群众。1931年,为了改良农业,以祖田和购买的总计1200余亩地为基本耕地,在云阳镇斗口村设立“斗口农事试验场”(今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前身),聘请农业专家杨蕴章等主持场务。农场引种各地名优苹果30余种,开办三期农技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改良作物品种,发展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了杜绝弊端,又亲笔写了留言,嘱逝后将农场“即行奉归公家”。他在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方面也有贡献,历年精心搜购珍藏名贵碑刻200余块,命名为“鸳鸯七志斋藏石”,抗战前夕运回陕西,捐赠给西安碑林(今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长期公开展出。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病逝,享年85岁。著有《标准草书》《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 吴宓(1895—1978)原名玉衡,字雨僧(亦作雨生),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红学家、诗人。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192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学成归国,任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在南京任教期间,创办《学衡》杂志,宣传新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培养出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张骏祥、季羡林、许国璋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受到他的教诲。1924年,赴沈阳任东北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院导师,四人皆为学术界最负盛名的学者,研究院被称为“国学研究院”。 1931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此后出版了《吴宓诗集》1944年,赴成都任四川大学和燕京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英国浪漫派诗人、欧洲小说、西洋文学史、文学与人生等课程。抗战胜利后,赴武汉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等课,并兼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主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左腿在批斗中跌折,双目失明。1977年,因生活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