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心理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心理基础

几个关键点: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以学情分析为参照,设计教学 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真正实现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贾海燕《辛亥革命》 结论1: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 结论2:学生们对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认识仅限于推翻帝制 教学目标:全面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开启了中国的进步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横向(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和纵向(“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两个维度,全面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小调查(聊聊“辛亥革命”那些事 1.今年是辛亥革命( )周年。辛亥革命最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历史认识 2.对辛亥革命,你印象较深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或她)的哪些事迹打动了你?情感、史实 3.如果组织辛亥革命的纪念游,你认为应该去哪些城市?请说明理由。综合 4.对于本课,你期待进一步弄清楚的问题有:综合 ——《历史教学》2014年第3期 简照南 周学熙 张 謇 荣宗敬 民国初年的实业家 奴才 老爷 先生 先生 清 朝 民 国 清朝补服 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1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915年,戴季陶在旅途中遇一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也。老农“茫然惶然,连声曰: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1 材料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导探究 师生对话: 师:刚才咱们一起看了一幅宣传画,明确了提取宣传画中的历史信息的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看看“北约”的这张宣传画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1:宣传画中有很多国家的国旗,有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等。这些国旗在一起说明他们是一个组织。 师: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生2:防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攻。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啊? 生2:有像一个盾牌的东西,有一个箭头,红色代表的是苏联或者社会主义国家。 师:用什么方式防御呢? 生2:联合。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2:所有的国旗组成了一个人的形象,形成一个力量。 师:“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生3:军事组织,手里拿着盾,盾其实也是一种武器。美国起重要作用,举着盾牌的那支手臂画的是美国国旗。 师:说得非常好!“北约”是一个军事组织,同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比如,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等,所以,“北约”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 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认识 案例 (北京汇文中学 丁丁) 中国古代史:《 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 问题3:如何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案例 中国近代史:《 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 (北京汇文中学 丁丁) 辽宋“澶渊之盟”(1004年) 一、双方撤兵,两朝沿边城池边界,一切如常 。 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三、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婶。 四、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岁币”。 辽宋之和 探究: 如果你是当时北宋的大臣,面对这样一份合约, 你会给皇帝什么建议?签还是不签?说说你的理由。 主战 钱还是从老百姓那拿来的, 给钱最后也是老百姓受苦。 条约不公平,北宋又没输, 凭什么给他们钱! 给钱就是认输!接着打! 再发明点新武器,把他们彻底打跑。 呃 ,这么麻烦,要不,和亲? 主和 给他们的钱比打仗花的少多了, 给钱合算。 除了给钱这点,条约还凑和, 反正北宋挺有钱! 打仗要死人的。 男同学别那么好战好不好? 没有长城,兵力又不强, 怎么打? 宰相王钦若 :“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据统计北宋耕地面积增加了68%左右) ——《宋史》 (1004年) (1029年) 宰相富弼:“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