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龙族[精选]
独龙族
文章点击数: 2018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9日 来源:云南民族网 【打印文章】?
独龙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独龙江流域。此外,在缅甸境内也有少数独龙人居住。独龙族因居于独龙江两岸的山坡、台地而得名。2011年末云南省独龙族有6440余人,占云南省人口数量的比例为0.01%(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主要分布在独龙江乡和贡山县境内怒江西岸的小查腊村。
独龙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唯河谷两岸土质肥沃、气候适中。盛产天麻、灵芝、党参,贝母、黄连、雪莲、虫草、当归、茯苓、麝香、熊胆、鹿茸、豹骨等名贵药材。珍稀的红杉、铁杉、云杉和乔松则劲而挺拔,遍布于群山雪岭。原始森林中野牛出没,飞鼠成群,各种珍禽奇兽栖息,是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美丽、富饶、神奇的宝珠。
独龙族自称“独龙”,他称有“俅人”、“曲人”、“ 俅子”、“俅帕”、“洛”、“曲洛”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龙作为民族称谓。由于独龙族先民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地带,北连西藏高原,东接高黎贡山,西界担当力卡山与缅、印毗邻,形成相对高差3800多米的纵深峡谷地貌。这种地理环境所致很少为外人所知。因而在古代汉文文献中对独龙族记载甚晚,在元、明以前其确切族称难以考定。但从其语言系属上分析,独龙族与我国古代氐羌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古代氐羌族群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所知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从公元8世纪起,属南诏、大理云南地方政权的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该语族中保留早期面貌较多的一种语言,使用人口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由于独龙江地区历来鲜与外界交往,故语言发展缓慢,保留早期面貌较多。在同语族的语言中,独龙语和景颇语、登语、珞巴语等几种语言比较接近。
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19世纪末,在缅甸北部传教的传教士以独龙语为基础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拼写的主要用于传教的文字。解放后,云南省有关部门在原有独龙语基础上创制了适合群众使用的新独龙文字。
独龙族人信仰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一生的祸福、天灾人祸均由“鬼”在支配,因此经常祭鬼、驱鬼,以祁福免灾。独龙族的巫师有两种,一个是“纳木萨”,主要进行祭祀、卜卦看鬼;另一个是“班瓦当”,专门进行杀牲驱鬼。此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基督教传入独龙江流域。1939年左右,贡山地区的白哈罗、茨开等地建立了基督教教堂,但信徒很少。
独龙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采,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等。神话在独龙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涉及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洪水滔天、人与鬼怪的斗争等内容。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等。劳动歌是伴随独龙族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而产生的最古老的歌谣。一般是从事什么劳动就有什么歌。有收粮入仓的歌、有烧山砍树的歌,也有播种包谷的歌。情歌以反抗现存的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为内容的较多。习俗歌有反映婚俗的劝嫁歌、配亲歌等。有反映宗教信仰的猎神歌、剽牛歌等。
独龙族的房屋主要有木垒房和竹蔑房两种。木垒房是木结构,四壁用圆木自下而上垒积固定成墙,用茅草或木板作屋顶,在离地一米处用木板或竹蔑铺成楼板,形成长方形的矮楼。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门在房子两侧,四面无窗。竹蔑房是竹木结构,形状与木垒房相同。只是在用料上用竹蔑代替了木板。不论在竹蔑房还是木垒房,都置有两个以上的火塘。火塘一般设在房内两边或设在房内四角。长者的火塘设在上方。
独龙族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独龙族妇女穿长袖衣服和象傈僳妇女一样的长裙,并在头上及胸前饰以彩色料珠串成的珠链,形成自己本民族独特的装饰。独龙族男子平时喜欢挎弩弓、箭包,腰间多配带砍刀,显得粗犷强悍。
独龙族的妇女精于织麻,从种麻、剥皮、漂晒、纺线,最后在简易的织机上织出有彩虹般色彩的条纹独龙麻布毯。独龙族男子擅长竹蔑编制,大凡生产、渔猎、生活用具都很精巧美观,一些竹盒、兜箩等造型别致,是难得的手工艺品。
独龙族有文面的习俗,且历史悠久。《新唐书》称之为“文面濮”,《南诏野史》称“文面部落”。独龙族的文面习俗主要盛行于独龙江北部,靠近西藏的地区。文面仅限于女子,由有专门技术的妇女施行。独龙族少女长到十二三岁便要接受文面。
独龙族文面不同于傣、布朗、德昂、佤、基诺和克木人的纹身。它的文面目的既非为避邪壮胆,也非为装饰自己以区别周围的民族。关于独龙族文面,本民族或解释为了美观,或解释为丑化自己,以便消极抵抗西藏察瓦龙土司和傈僳族农奴主的掳掠。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独龙族文面与成年有关,具有成丁礼的意义。独龙族的文面习俗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在独龙山寨所见文面的多已是30多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