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肝吸虫(参考).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虫还可侵入脑、肝、脾、肾和甲状腺等,有幼虫经胎盘入胎儿体内寄生的报道 一、中华支睾吸虫 (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 古老的寄生虫病之一。 为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 成虫寄生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 2001年全国肝吸虫感染者估计达到1200多万人。广东成为肝吸虫病感染的大省,肝吸虫病感染者超过500万人,比1990年升了182%。 中华支睾吸虫 【形态】 1.成虫 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大小为10~25×3~5 mm,外形似葵花籽仁。体薄而柔软,活体时呈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 成 虫 口吸盘较大,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略小,位于虫体前1/5处。 雌雄同体,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两个前后排列的睾丸位于虫体后1/3处,呈分支状,故称华支睾吸虫,卵巢一个,细小成分叶状。卵黄腺呈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中段两侧。 肠管分二支, 伸到虫体后端,为盲端。 口吸盘 卵巢 睾丸 腹吸盘 肠支 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睾丸 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受精囊 2. 虫卵 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微小,平均为29×17?m 。壳稍厚,前端较窄有小卵盖,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 卵盖 卵壳 小疣 毛蚴 肩峰 3.囊蚴 椭圆形,平均大小0.138×0.15mm。囊壁两层,幼虫迂曲在囊内,可见口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的排泄囊,囊内含黑色钙质颗粒。 在鱼肉中的囊蚴 毛蚴 雷蚴 胞蚴 尾蚴 【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过程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一些哺乳动物(猫、狗) 生活史要点 3.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豆螺。 4.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鲤科鱼类:鳊鱼、鲤鱼、土鲮鱼、 麦穗鱼等, 淡水虾也可以成为第二中间宿主 5.成虫的寄生部位: 肝胆管 6.感染阶段: 囊蚴 7.感染方式 生食/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8. 世代交替 有阶段性,各阶段不可愈越 【致病性】 (一)致病机理 1.致病因素: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等                诱发变态反应            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        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2. 病变的主要部位:肝的次级胆管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性是患者的肝受损 3.病变形成 (1)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诱发胆囊内色素结石的形成: 死虫、虫卵、脱落的胆管组织→结石核心→胆石 (2)胆管胆囊炎 (3)胆汁性肝硬变 胆管内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 管壁因结缔纤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 (4)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 (二)临床表现 ⑴轻度感染者: 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已有明显病 理性变化,临床症状不明显 ⑵中度感染者: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经常性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⑶严重感染者: 晚期可造成肝硬变性腹水,甚至  死亡。可并发阻塞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  胆囊炎、发热等症状 (4)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少数可致侏儒症 易误诊为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 1.病原学诊断 ⑴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  各种集卵法(水洗倒置沉淀法) 醛醚法检出率较高 【诊断】 ⑵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离心沉淀检查 2.免疫学诊断 ELISA、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等。 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3.影像学检查 B超与CT检查有助于肝吸虫病的诊断,其中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流行与防治】 分布 人体感染较高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南亚洲国家。 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染率在1~30%之间。 广东:为高发区,平均感染率4.08%,珠江三角州有的流行区感染率高达21.1%。 2.流行因素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外和保虫宿主(猫、狗等家畜及野生的哺乳动物) 易感人群: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有生食和半生食鱼虾习惯的地区该病感染率较高。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 3. 防治 (1)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加强粪便管理 (3)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吡喹酮、阿苯哒唑 第六节 日本血吸虫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虫各阶段均分泌多种腺体,致病特点以机体超敏反应为主 1.成虫:雌雄异体 (一) 形态 小棘 卵壳 毛蚴 油滴状腺 体分泌物 2. 虫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