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中五象校區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方案
编制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45/003-2012)
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1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1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1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2008)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2010)
场地生态保护
指标要求: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技术措施:本项目建设场地为五象新区那兴路与良玉大道交叉口的西南边。现场勘查发现,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地等,同时也没有河流、沟渠等大型地表水体,营运期本项目雨水排入规划楞良渠。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植被幕墙已基本被清除,已经完全处于人类开发活动范围内,无原生植被和珍稀野生植物分布,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拟建场地属低山丘陵地貌,建筑开挖较多,在设计阶段将依照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进行,尽量减少土方量,建设场地平整的投资。
场地安全
指标要求: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技术措施: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项目内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构造带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可以兴建建筑物。根据现场踏勘和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部存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建设场地周围为城市规划道路,场地内无洪涝危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也没有电磁辐射危害和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光污染和日照
指标要求:不对周围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技术措施:本项目居委多层建筑,除中小艺术中心外均未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形式。经分析,中小学艺术中心面向良玉大道一侧才用到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通过运用建筑手法对玻璃幕墙一定的分隔,且该部分幕墙玻璃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高于0.3的玻璃,则可有效地控制该部分玻璃幕墙反射光对良玉大道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规定要求。夜景照明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注重照射角度遮光措施,避免光污染,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DB45/T 119-2004)的规定。
污染源处理
指标要求: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本项目无产生大量烟尘的污染源,仅在学生食堂设置了就餐区和烹饪区,通过对食堂内厨房油烟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除油烟措施后在排除,不会对场地产生大量的烟、气、尘、声等污染,因此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噪声
指标要求: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技术措施:本项目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室外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噪声源味道路交通噪声,采用绿化隔离等措施进行降噪。项目用地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那兴路与良玉大道交叉口的西南边。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南府办[2012]135号)及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噪声2类标准适用区域,声环境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执行。
室外风环境
指标要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技术措施:本项目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北向,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通过项目场地的道路规划、行道树设计和景观设计,较大的绿化覆盖率保证了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风速不超过5m/s,保证室外人行区域的舒适性。彩虹PHOENICS2012模拟软件分别针对南宁夏季和冬季的室外风模拟惊醒分析,模拟包括夏季和冬季两种工况。以南宁是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平均风速1.28m/x,作为边界条件模拟夏季室外风环境。根据图5-1模拟结果,项目夏季室外人行区域平局风速为0.69m/s,风速大小范围在0.1m/s~1.40m/s之间,低于5m/s,有利于室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