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颐[精选]
程颐程颐(1033~1107),理学家,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程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河南洛陽人。生於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一0三三),卒於徽宗大觀元年(西年一一0七),享年七十五歲。二程兄弟十餘歲時曾追隨周敦頤(茂叔,濂溪)求學論道,明道語錄記載說:「某受學於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游太學時,胡瑗(安定)試諸生以「顏子所好何學」,對程頤的議論,極為賞識,還授予以學職。程頤一生講學論道,不求仕進。司馬光曾推崇他:「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義,年逾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哲宗即位初年,經司馬氏等力薦,乃以通直郎擢崇政殿說書。聘請大儒,在宮殿裡為皇帝講解經書,謂之「經筵」。程頤擔任經筵侍講,議論褒貶,往往直陳是非,毫不避諱。起初,經筵設在邇英殿,他以邇英閣迫隘,建請皇帝改就崇政殿、延和殿講讀,給事中顧臨以殿上講讀為不可,程頣則認為:「祖宗以來,並是殿上坐講。仁宗始就邇英,而講官立侍,蓋從一時之便耳,非若臨之意也。臨之意,不過以尊君為說,而不知尊君之道。」仁宗以來,講宮都站著講經,程頤則力主講官應該坐著,以示「尊嚴師道」。當時文彥博(潞公)以太師之尊,極受倚重,在皇帝之前依然侍立終日,不敢稍有鬆懈。有人問程頤:你那麼嚴肅,而文太師對皇帝如此恭敬,兩人相比,孰為得失﹖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職輔導,亦不敢不自重也。」有一天,當講《論語》「顏子不改其樂」章,門人猜想這一章應該跟人君之事無關,好奇程頤會如何講述。程頤在講畢經文章句之後,這樣發揮說:「陋巷之士,仁義在躬,忘其貧賤。人主崇高,奉養備極,苟不知學,安能不為富貴所移﹖且顏子,王佐才也,而簞食瓢飲;季氏,魯國之蠹也,而富于周公。魯君用舍如此,非後世之監乎!」聞者嘆服。這樣的例子甚多,許多學者一同入侍經筵,聽到先生的議論,常退而嘆曰:「真侍講也!」程頤雖只是一介布衣,講學論道,常以天下自任。當時有所謂「洛、蜀黨爭」,程氏主張常跟籍屬四川的蘇軾等人不同,終至交惡。最後程氏出管勾西京國子監,而屢次請求致仕。晚年,兩度因為黨論遭削籍,著述不輟,遂又遭盡逐學徒的禁令。程頤乃勉勵門人說:「尊所聞、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門也。」 宋代理學,有濂、洛、關、閩之分。濂學以周敦頤為代表,關學以張載為代表,閩學以朱熹為代表,洛學以二程兄弟為代表。程顥接人一團和氣,常讓門人有「如坐春風」的感覺。程頤則氣質剛方,嚴毅不茍。有一次,他正在瞑目靜坐,弟子游酢(定夫)、楊時(龜山)在一旁站立靜候,不敢打擾,也不逕自離開,經過好長一段時間,快天黑了,程頤才發現,於是讓兩人告退,門外已經積雪盈尺了。程頤「尊嚴師道」,而弟子也對他由衷敬重,因而有麼一段「程門立雪」的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