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理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戏理论

第一章 游戏与劳动有三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 原始态的游戏主要表现为想象性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 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干预主要表现在成人对儿童自发游戏的态度上。凡是符合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伦理价值观的游戏,被视为正当的游戏,其能完善儿童的品行,因此不加干涉;凡是与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伦理价值观相悖的游戏,则是不正当的游戏,因其将败坏儿童的品质,必须加以禁止。 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乐学的思想是从孩子的年龄点出发,来论述和看待作为教育教学形式的游戏的。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正当的学习,以“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的境界,培养新一代仕儒君子的理想。 古代儿童游戏的类型:益智游戏,文字游戏,幻术游戏,偶戏,运动性歌舞游戏,生活游戏,童谣,野趣。 古代儿童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自然。 第二章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松弛消遣说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帕特里克。 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门对象来研究的人,著有《动物的游戏》和《人类的游戏》。 预演说的价值在于,他第一个强调了游戏的实践意义,强调了游戏中的学习,把游戏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精力过剩说和松弛消遣说是将游戏视为能量的调节,而预演说和重演说则是把游戏解释为本能。 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 (1)主要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人的游戏以及游戏的工用问题,不关注游戏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2)都受到被称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生物学化 (3)主要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4)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践基础。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奠定了他游戏说的基础。 游戏的调节机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帕勒的角色动机说,帕勒是侧重于从角色扮演这一角度来扩展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的。 分析性游戏治疗,安娜?弗洛伊德和克林最早将游戏引进儿童情绪 困扰的治疗。 发泄性游戏治疗分为主动性治疗和被动型治疗。 行为取向治疗这一方法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本身又有强化的效果。 游戏的认知基础,皮亚杰把智慧看作是生物摄影的延伸,即认为智慧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这种适应是在同化和顺应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实现的。 同化: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顺应: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象征性行为的特征:1)独立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2)来自对他人的延迟模仿。 皮亚杰强调的是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并不注重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原则: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应当是有目的的,自觉地;这种指导应当服务于教育目的,保证游戏的方向性;指导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按步骤教会儿童游戏,指导先于游戏。 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关照游戏与儿童情感的发展、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游戏的激活理论又叫唤醒理论,内驱力理论. 研究元交际特征的意义: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为追溯意识的种族演化史提供了依据2)游戏是通过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的途径和必需的技能3)游戏的元交际特征对幼儿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从行为意向的角度解释游戏的主要特征: 1)游戏不同于外在目的性行为。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它既不受原始驱力的控制,也不受必须遵循的社会要求的控制,又不受引发行为的诱因形式的控制。 2)游戏不同于结果性行为。游戏是摆脱了用手段——目的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束缚,考虑的只是手段,目的并不重要,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 3)游戏不同于手段性行为。手段性行为是按物体的意义或实际用途来使用工具的,但是在游戏中,游戏者不是按物体的本来意义使用它的,因为游戏行为并不是类似现实活动的真实表现,个人并不是真的在打架,而是在玩打仗的游戏。 4)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游戏是发生在对事物熟悉的情况下,有助于引起一种特殊的兴奋作用,使机体维持一种最佳的兴奋水平。 5)游戏不同于真实生活的规则性行为。游戏使游戏者摆脱了外部强加的规则而产生的自由,是一种没有外在约束的意愿活动。 6)游戏不同于性闲荡。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动态性行为,它要求游戏者积极的参与活动,这就使游戏与幻想、懒散和无目的的闲荡等区别开来了。 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一.愉快与严肃(1)游戏是愉快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