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霞山風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性质与目标. 3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 6第四章 分区、结构与规划布局. 11第五章 容量、人口及生态调控. 16第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 19第七章 核心景区规划. 27第八章 风景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28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 30第十章 风景游赏规划. 39第十一章 游览设施规划. 43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 45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0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4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6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58第十七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 64第十八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7第十九章 附 则. 7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第三条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作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各项建设的依据,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一切与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利用和管理有关的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确需对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等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第四条 规划期限2011-2025年。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25年第五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 保护-优化-协调-利用-持续发展。即保护风景资源、培育优化环境、区域统筹协调、合理实施利用、实现持续发展。2.规划原则总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 统筹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统筹、衔接、协调。(2) 可持续发展原则。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建立和完善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机制。(3) 整体性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整体环境,实现整体发展。(4) 特色化原则。注重景观协调,强化粤北特色,建设项目应当因地制宜,以小型、疏散、低层、乡土化为宜。(5) 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将乡村建设纳入风景区开发与建设中统筹考虑,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参与风景资源保护和风景区开发活动。第六条 本规划中字体加黑并带下划线的内容为对丹霞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性质与目标?第七条 规划范围1、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373km2。其中,规划总面积292 km2;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规划控制面积81km2,北部、西部基本沿新韶仁公路(规划)、省道246线(新线,在建)为界,东北、东、东南基本沿国道106线和国道323线为界。此外,公路外侧视线可达的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为外围环境背景控制地带。2、风景区八至范围1)总体经纬度:东经113°36′25″ -113°47′53″E,北纬24°51′48″ -25°04′12″N。2)几何中心坐标: 24°57′55″N,113°42′12″E(金龙山西北坡麓)。3)八至点经纬度:l? 北:25°04′12″N, 113°44′08″E(群乐村南侧山丘);l? 北东:25°01′20″N, 113°46′48″E(仁化老界牌南侧新路南山脚);l? 东:24°59′10″N, 113°47′53″E(周田大桥东端南侧浈江左岸线);l? 南东:24°53′31″N, 113°44′07″E(五马山东侧知青场东侧山顶);l? 南:24°51′48″N, 113°39′29″E(湾头村东南浈江右岸线);l? 南西:24°54′41″N, 113°36′45″E(老鹧鸪石南侧山丘南坡山脚);l? 西:25°00′13″N, 113°36′25″E(大坪南侧212.6高地东侧山丘顶);l? 北西:25°02′52″N, 113°37′58″E(岩头村后山丘顶)。第八条 风景区性质以世界罕见的壮年期峰林峰丛式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兼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独特的丹霞地貌生物群落,丹山-碧水-绿树-田园相辉映,宗教、史迹和乡土文化特色浓郁,适于发展观光、休闲、科教、考察、探险旅游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九条 规划目标1、总目标将丹霞山发展成为山水风光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乡村田园气息浓郁、科学文化内涵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培育成集观光、科教、休闲、考察、探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名山。2、分期目标(1)近期: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培育,启动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和科学研究机制;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