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五四新诗运动和郭沫若的诗歌[精选].pptVIP

第三章:五四新诗运动和郭沫若的诗歌[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五四新诗运动和郭沫若的诗歌[精选]

第四章 五四新诗运动和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一、五四时期新诗的主要诗人和流派 1、胡适:(1891—1962) 胡适是尝试新诗创作第一人。白话诗派。1920年出版了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尝试集》。 三个阶段:A、弃平仄,对仗,留五、七言及押韵。如《蝴蝶》;B、进一步删除字数限制,只留宽松的韵脚。如《鸽子》;C、真正意义上的新诗,如《一颗遭劫的星》、《上山》等。 《尝试集》的意义:是新诗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尝试,在诗歌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 白话诗派。对白话诗的贡献主要在于“无韵诗”的开创(《卖萝卜的人》)。又以提倡和写作民歌体新诗著称(《瓦釜集》名诗有《相隔一层纸》、《学徒苦》等)。另有叙事长诗《敲冰》在当时也很有影响。 3、沈尹默(1883—1971),陕西兴安人。 对新诗的主要贡献在于探索如何把白话诗写得含蓄,富有神韵。代表作《三弦》。还创作了现代第一首散文诗《月夜》。 二、中国新诗的伟大开拓者 --- 郭沫若 1.生平 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 (1)日本留学。1914年到日本留学,学医。 (2)试笔。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如《死的诱惑》等,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3)爆发期。1919年,进入诗情的“爆发期”,并开始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作品。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作品收入第一部诗集《女神》。1921年《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2.关于郭沫若的作品  (1)主要诗集。   A.《女神》1921年出版,共分3辑。第一辑为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第二辑为爆发期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第三辑为“五四”前后的作品。   B.《星空》和《瓶》等“彷徨”时期的作品。   C.《恢复》和《前茅》等“革命”时期的作品。  (2)主要小说。创造社作家的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郭沫若的小说也具有创造社小说的特点。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创造社作家在抒情体小说方面的贡献等。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注意 (1)《女神》的文学史地位与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奠定的,而《女神》的文学史地位: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标志着新诗初期创作最高成就的现代诗歌经典。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出现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普通读者评价不高,另一方面文学史家却评价很高,称为“两极阅读现象”。  (2)郭沫若研究概况。(在20-40年代、50-60年代和新时期以后)   在20-40年代,一、闻一多发表在《创造周报》上的两篇论文:《〈女神〉的时代精神》和《〈女神〉的地方色彩》,二、蒲风的《论郭沫若的诗》,三、周扬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带有“历史定位”性质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在50-60年代,一、是楼栖的专著《论郭沫若的诗》,二、张光年的论文《论郭沫若的诗》。   在新时期以后,一、《郭沫若研究资料》、《郭沫若研究专集》和《郭沫若著译系年》等工具书;二、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美学思想论》、姜铮的《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等研究专著;三、郭沫若研究的重点问题,如前期文艺的特质与矛盾,诗歌创作,以及史剧理论等。   2.重点 (1)《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   从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评价《女神》,都不能解释《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除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外,还与读鲁迅的小说等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一样,在于“回到历史现场”,重视其“不可重复之美”。 (2)以《天狗》为例,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三步阅读方法结合起来,说明克服“两极阅读”的办法。 1,了解所谓“三步阅读法”的含义;2,结合这种阅读法体验阅读“经典”的感受;第三,要整理总结出体会。最后将自己的体会与阅读作品结合起来,还须以自己对“《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 三、郭沫若的诗论。 主情说。认为诗的本质是抒情 强调诗歌应表现诗人的人格和个性,创造诗人自己的自我形象。 认为诗的韵律在于其内在情绪的自然消涨,而不是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等方面的物理声调的搭配。强调诗节奏,认为没有节奏就不是诗。 郭沫若的诗论对于中国诗美理论的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对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咏。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