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汇率升值论评析及应对.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幣汇率升值论评析及应对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评析及应对   近期,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于2003年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称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日本官员已多次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以重建贸易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建议中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理论依据及评析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竭力敦促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重新估值。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即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目前之所以处于困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低价向国外大量销售商品,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了其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按此逻辑推理,得出了要求中国对人民币采取升值行动,以缓解通货紧缩威胁的结论。   1. “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是片面的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成因复杂,不能简单而论。从日本的情况来看, 日本朝野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高、不绝于耳。其真实意图在于通过日元相对贬值来改善日本的贸易状况,进而扩大出口、带动日本经济复苏。这种观点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早在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好多年前,日本就已经陷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困境,硬将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归咎于中国输出实在是过于牵强。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通货紧缩及银行呆坏账积重难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日本。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并非汇率因素。显然,如果把改善日本经济状况希望仅仅寄托在出口上,甚至寄托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对日本经济也是有害的。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拥有很强的生产能力,本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其绝大部分需求。由所谓中国廉价商品形成供给进而产生的消费在美国居民总支出中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而大宗支出如住房、汽车、教育、医疗保健等几乎没有一样是“中国制造”。由此可见,将美国通货紧缩的产生归咎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完全是由其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原因所造成,美国经济的疲软源于高技术产业泡沫破灭后的调整,而非贸易状况恶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了连续八年的经济高增长,期间却一直存在贸易逆差,就是很好的例证。有较多的中国廉价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中国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使购买中国商品的美国居民以较少的支出获得更多的消费,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对美国居民应当是一件好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指出,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输出通货紧缩”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物价是稳定的。他还认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因为中国贸易账户的顺差大与人民币是否升值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贸易逆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美元应该贬值,美国财政部也一直强调应该保持美元强势。   2.人民币对日本、美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   日本虽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但日本对中国贸易并末出现大量逆差。据海关统计,最近五年来,中日贸易基本平衡,中国对日本贸易三年顺差,两年逆差,但五年累计结果是逆差。1998年和2001年中国对日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4.8亿美元和21.6亿美元,仅分别占双边贸易额的2.5%.2002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到创记录的1019.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6.2%,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484.4亿美元,增长7.8%;自日本进口534.7亿美元,增长25%;对日贸易逆差为50.3亿美元,超过1998和2001年的顺差之和。可见,中国产品未对日本贸易状况构成威胁。   尽管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保持顺差,但并没有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这是因为:第一,在美国存在的逆差中,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影响甚微。以2001年为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为804.85亿美元,仅占当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的5%;中国对美贸易逆差280亿美元,占当年美对外贸易逆差的8%.第二,中美贸易统计存在差异,美国官方统计夸大了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以2002年9、10月份的数字为例,美国商务部统计的对中国贸易逆差分别为102.67亿美元和95.23亿美元,而中国海关统计的对美贸易顺差仅为44.98亿美元和 42.20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