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测试1(苏教版必修3).docVIP

生物: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测试1(苏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测试1(苏教版必修3)

第3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单选题(2分×20=40分) 1.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 D. ①④ 3.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4. 如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A. 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 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 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5.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7. 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 种群的存活曲线(如下图所示)。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 A. Ⅰ和Ⅱ B. Ⅱ和Ⅲ C. Ⅰ和Ⅲ D. Ⅲ和Ⅰ 8. 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 )(注:M代表菌种的数量) 9.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0. 近年来,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 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 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 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 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11.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 ③④①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12. 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 A. 竞争 B. 捕食 C. 种内互助 D. 寄生 13. 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14.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虫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菌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15. 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6. 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海水含盐量 D. 海水含氧量 17. 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 光照强度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