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复习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诂学复习整理

训诂学复习整理 一、训诂学简介 阅读书目: 杨伯峻:《论语译注》 许慎:《说文解字》 陆宗达:《训诂简论》 张永言:《训诂学简论》 郭在贻:《训诂学》 许威汉:《训诂学导论》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 鲁迅1934年12月20日《致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胡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这句话里的“齐天太圣”,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注释为“原作‘齐天大圣’,即孙悟空。” 这个注释有无问题? 查看鲁迅手稿,本来就是写作“齐天太圣”,注释者所谓“原作”的说法,并无依据。“太”和“大”是今字和古字的关系,“太”后来表示“大之极”“尊于大”,鲁迅这里是戏称“齐天太圣”,表示比“齐天大圣”还大,大到真的能翻出如来掌心的程度。 由此可以推究,“太庙”“太上皇”“太学”“太子”“太孙”“太叔”“太弟”…… 一、训诂和训诂学 1.”训诂”的提出 章太炎(章炳麟)首先提出“中国语言文字学”这个名称,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三个内容,过去称为 “小学”。小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对古代文献的书面材料(主要是传世文献)为主要研究材料。 文字 小学 音韵 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字学 训诂 在这三方面产生了很多经典,比如文字方面首推《说文解字》——同时它也是训诂学的经典之作,训诂方面比较早的是《尔雅》,音韵方面的《切韵》《广韵》等等。 学界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一般认为是从19世纪末的《马氏文通》方开始。 我们知道,现代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分文字、语言两大块,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这些研究更多的将现代的研究方法和古代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与西方的研究接轨。名称改变的同时,方法理论也进步了。 2.”训诂”的含义 训诂学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基础科学。从汉代就已经产生了对前人的文献典籍进行研究,扫清后人理解文字和语言的障碍的工作。叫做“训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训诂”与“诂训”无别。到底什么是“训诂”或“诂训”,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分别作了解释。 (1)“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如:《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异言,方言,也用当时的通行语言进行解释,也是“诂”。比如: 《诗经释文》:“楚人名火曰燥,齐人曰毁,吴人曰??(hui3) .” 陆宗达先生概括为,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去解释,就是”诂”。 (2)“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一般是用较多的词语去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包括对词的具体的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释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等。所以它解释的对象不但有词语,还有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字。 黄侃先生用训诂学中的声训的方式来解释两个字的意思,即,“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郭在贻先生认为许慎和段玉裁对“训诂”二字的理解比较剴kǎi切(切中事理): 《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 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 3、训诂学的发展 (1)汉代 训诂学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很发达,《说文解字》《尔雅》《释名》先后产生。但最初的训诂,包括我们古代的小学中的文字、音韵也是一样,都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是一种附属于古代典籍而随文释义的专门工作。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当时的训诂资料,一般存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中。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典籍,不但包括注音、释句、释段,还包括阐发思想观点,说明修辞手法。后两者不属于语言文字的研究范围了。 后来人们把这些典籍中的注释抽出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编纂就形成了一种与字典和词典相类似的训诂专书。比如《尔雅》和《说文解字》。这样,训诂学的一些材料通过联系和比较,归纳和整理,就变得越来越系统化了。 (2)清代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