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第五章摘要
第五章 饱和烃 5.1 饱和烃的结构和分类 5.2 链烷烃的物理性质 5.3 烷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反应的机理 烷烃的其他取代反应 烷烃的氧化反应 裂解及异构反应 5.4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烃:分子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烃是有机化合物最基本的化合物,也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 饱和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碳原子其余的价键都被氢原子所饱和的化合物称为饱和碳氢化合物,简称饱和烃或烷烃。 饱和烃的结构和分类 一.烷烃的结构 烷烃中只有 C-C 单键和 C-H 键,可以认为 C-C、C-H 键是烷烃的官能团。 在烷烃中,C 原子是 sp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一般情况下碳所形成化学键都是σ键。由于 sp3 不等性杂化的四个 sp3 杂化轨道中 s、p 的成分不同, σ键的强度会有差别,碳碳的键角也不会全是109.5°。 碳原子构造不同,有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的区别。 二.烷烃的分类 按分子中碳原子之间连接的顺序,烷烃分为链烷烃和环烷烃两大类。每一类中还可分为若干小类。 1.链烷烃 分子中碳与碳原子之间连接成链的烷烃称为链烷烃,也称开烷烃或脂肪烷烃。链烷烃的结构式为CnH2n+2。 分子中只有一条碳链的烷烃,称为直链烷烃或正构烷烃,其分子中含有伯碳和仲碳原子。 分子中含有支链的烷烃称为异构烷烃或支链烷烃,其分子中除伯碳、仲碳原子外,还可能会有叔碳或季碳原子。 2.环烷烃分子中含由碳原子形成环状(碳环)结构的烷烃称为环烷烃,也称脂环烷烃。依环的数目又分为单环烷烃、双环烷烃和多环烷烃。 1)单环烷烃????分子中只含一个环的烷烃称为单环烷烃。 2)双环烷烃????双环烷烃中,依据两个环中碳原子连结的顺序又分为联环、套环、稠环、桥环和螺环五类特殊结构的双环化合物。 3)多环烷烃 链烷烃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一般指物质的状态、沸点、熔点、相对密度、折射率、溶解度以及光波谱等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是固定的,不变化的,通常把这些参数值称作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是化合物的基本属性,通过测定物理常数可以鉴定化合物,确定化合物的纯度等。 一.直链烷烃的物理常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先观察下面正构烷烃的物理常数与烃中碳原子数的关系表,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 正构烷烃的物理常数与烃中碳原子数的关系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 ① C1~C4烷烃是气体,C5~C17烷烃为液体,≥C18烷烃为固体。 ② 随着烃中碳数增加,熔点增加,沸点增加。 ③ 随着烃中碳数增加,相对密度d204增加,逐渐接近0.8。 ④ 随着烃中碳数增加,折射率n20D增加,但大于1。 二.沸点 在正构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沸点增加。在同分异构体中:正构烷烃沸点>异构烷烃沸点;支链数增加,沸点减少;分子的对称性增加,沸点增加。 沸点高低取决于液体分子间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大,沸点高。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主要是色散力,色散力比例于共价键数,也与分子间排列是否紧密有关(空间位阻等)。 带支链的烷烃,支链的存在,阻碍了分子中主键的紧密排列,因此沸点低。 三.熔点正构烷烃的熔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请看图。 偶碳数与奇碳数的熔点在 C 数--熔点曲线图上呈两条线,偶碳数的在上面,奇碳数的在下面,随着 C 数增加,两条线接近。 四.相对密度d204烃比水轻, d204 <1;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d204增加;同分异构体中,支链数多, d204变小: 五.溶解性烷烃溶于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相似者相溶”--普遍适用的经验规律。水是极性分子,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很难溶于水中。 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官能团为 C-C 和 C-H 键,键能大:C-C 347.3kJ/mol C-H 414kJ/mol。 烷烃的取代反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代替的反应称取代反应。 卤代(卤化)反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反应称为卤代反应或卤化反应。 一、氯代反应???氯代反应很容易进行,例如甲烷在强光作用下,产生碳黑: 如果在漫散射光或加热时,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甲烷的氢原子被氯取代后,更容易进行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氢的氯代反应,这与 C-H 的解离能有关系: 工业生产上若得到单一的氯代甲烷是很难实现的,但调节反应物甲烷与氯的摩尔数比,可以得到以某一产物为主的混合物: 烷烃分子中不同氢原子被氯代的速度是否一样呢? 上述两个反应条件相同,括弧中的数值是统计分析结果。如果考虑丁烷和异丁烷分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 第1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pdf VIP
- 素食店创业计划书.pptx
- 5《秋天的怀念》—优质课课件(共30张PPT).pptx VIP
- 血管瘤治疗后护理.pptx
- 年产12000吨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GM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有限空间作业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 公共政策审计课件.pptx
- “分数除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成考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 3知识点梳理及语法讲义(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