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化学与环境[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与环境 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日本四大公害病 世界六大污染事故 保护臭氧层 减少酸雨 预防气候变化:温室效应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温室效应的早期研究 地球的地表温度为14℃,如果没有温室气体,这个温度值将降到-18 ℃。 1992 年6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66 国签订《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宏伟目标。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中受到限制的气体有6种:CO2、CH4、NO、二种氟里昂和SF6。发达国家这种气体的排放总量从2008年到2012年要比1990年减少5.2%。其中美国减少7%,欧盟减少8%,日本,加拿大等国减少6%,俄罗斯,新西兰等国保持1990年水平。对发展中国家不作限制,要求发达国家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工程。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5年9月,一共有156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占全球排放量的61%),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京都议定书的参与国 ■:既是缔约国又签署了条约的国家 ■:缔约国并即将签署条约的国家 ■:缔约但拒绝签署的国家 ■:态度未定 到2008年10月,已经有180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之前,1997年6月25日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零票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S. Res. 98),要求美国政府不得签署同意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的条约”,因为这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 1998年7月克林顿政府公布了一份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通过和附件I/B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按照清洁发展机制进行排放交易,可以使美国减少原先估计花费的60%就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排放要求。 2002年12月,欧盟建立了一个排放交易系统,交易配额包括六种关键行业:能源、钢铁、水泥、玻璃、制砖和造纸,这一交易系统可以帮助那些难以达标的国家最终达标。交易价格从2005年的40欧元每吨会涨到2008年的100欧元/吨。根据目前的交易项目以可以实现到2008年减少4.7%的排放,超过总目标的一半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正因为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 1824年,傅立叶发现了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1858年, 丁达尔用实验证明了温室效应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1768-1830 John Tyndall 1820-1893 1858年,阿伦尼乌斯定量研究了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的影响》 “On the Influence of Carbonic Acid in the Air Up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round”,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96(41): 237-76 阿伦尼乌斯 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95-1927 * *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3.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3%,比上年增加2.7%;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1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7%,比上年增加4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