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5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5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组 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
1.(2014课标Ⅰ,30,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4.(2013天津文综,6,4分)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5.(2013江苏单科,6,3分)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6.(2012浙江文综,17,4分)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7.(2012江苏单科,6,3分)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8.(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
B组 2012—2014年高考·提升题组
1.(2014浙江文综,16,4分)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太平天国运动》.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开创外交新局面》.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民主政治的扩展》.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罗马人的法律》.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新民主主义革命(1927~1949年)》.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美国1787年宪法》.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doc
- (公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测试:《美苏争锋》.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16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2讲 两次工业革命.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0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
- (公用)【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