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灌溉)规划(_上报初稿10.03.30).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雨水集蓄利用
(灌溉)规划
(2009-2020)
2010年11月
目 录
综合说明 1
1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4
1.1 现状 4
1.2 发展历程 5
1.3 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8
1.4 存在的问题 13
2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5
3 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 19
3.1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9
3.1.1 指导思想 19
3.1.2 规划原则 19
3.2 规划依据与设计标准 20
3.2.1 规划水平年 20
3.2.2 规划依据 20
3.2.3 设计标准 21
3.3 目标与任务 21
3.3.1 规划目标 21
3.3.2 主要任务 23
3.4 总体布局 24
4 水土资源分析与分区发展策略 25
4.1 水土资源分析 26
4.1.1 水资源分析 26
4.1.2 土地资源分析 27
4.2 用水需求分析 27
4.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0
4.4 分区与发展策略 30
4.4.1 分区 31
4.4.2 分区发展方向 36
5 主要建设内容 40
5.1 建设规模 40
5.2 集流工程建设 45
5.3 蓄水工程建设 50
5.4 灌溉工程建设 55
6 重点工程 59
6.1 甘肃省中东部丘陵山区重点工程 59
6.2 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含重庆)重点工程 60
6.3 豫西干旱山区重点工程 60
6.4 宁南山区重点工程 60
6.5 陕西黄土高原丘陵区重点工程 61
6.6 贵州老区重点工程 61
6.7 广西丘陵山区重点工程 61
6.8 青海东部山区重点工程 62
6.9 山西黄土高原丘陵区重点工程 62
6.10 河北太行山、燕山丘陵区重点工程 62
6.11 鲁中南丘陵区重点工程 63
6.12 滇北、滇东北山区重点工程 63
7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67
7.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7
7.2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70
7.3 水土保持 71
8 管理与改革 72
8.1 现状与问题 72
8.2 改革思路 74
8.3 改革主要措施 74
9 投资估算 76
9.1 投资估算原则与依据 76
9.2 主要工程量 76
9.3 投资估算表 80
9.4 资金筹措与分期实施计划 84
10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84
10.1 效益分析 85
10.2 国民经济评价 86
11 保障措施 91
11.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91
11.2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91
11.3 多渠道筹集资金 92
11.4 抓好试点及技术培训 92
11.5 确权到户,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93
11.6 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 93
附表与附图 95
综合说明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是指采取人工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蓄存和调节利用对农作物进行补充灌溉的微型水利工程,单个工程容积一般不大于500m3。我国适合发展雨水集蓄利用进行补充灌溉的地区十分辽阔,据调查统计,我国适合发展雨水集蓄利用进行补充灌溉的地区总人口3423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6553.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046.95万人。土地面积200172.4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6656.19万亩(水田8520.97万亩,水浇地9216.54万亩,旱地28918.66万亩),非耕地153516.21万亩。农(牧)民人均收入3555.42元。是我国主要的“老、少、边、穷”地区。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年的周朝,农业生产中就利用中耕等技术增加降雨入渗,提高农作物产量。新中国成立后,雨水集蓄利用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已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作,全国已建成各种类型集雨灌溉工程设施757.95万处,蓄水容积达19.4 0亿m3,发展补灌面积2175.37万亩,目前工程设施平均完好率为67.37%。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当地水资源极为缺乏,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条件的严重制约,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灌溉十分必要。为此,根据国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发展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中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经过方案比较,确定规划区发展目标为从2009至2020年12年间发展集雨补灌面积6000万亩,使规划区内达到人均0.75亩旱涝保收田。为此,拟定了2009~2010年要完成850万亩、2011~2015年要完成2650万亩、2016~2020年要完成2500万亩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灌溉面积的建设任务。
经过对规划区水土资源的平衡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