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与处理(岳俊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阅读与处理(岳俊杰)

成绩 本科生课程设计 《文献阅读与处理》 论文题目: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报告 专业班级: 应化1402班 学  号: 311413030230 姓  名: 岳俊杰 任课教师: 张 磊 2016年12月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报告 摘要:随着全球新一轮的能源危机,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燃料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与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尤其是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关键词:燃料电池、环境保护、能量转换、内燃机 引 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机械、能源等工业的进步以及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但是,汽车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内燃机汽车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尾气、噪声和热岛效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必须加以控制和治理的程度;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情况尤为严重。而且,内燃机汽车是以燃烧油料、天然气等宝贵的资源为动力,而这些资源同时又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化工原料,作为燃料直接烧掉是极大的浪费。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仅仅能维持数十年的时间。显然,内燃机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资源的消耗,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随着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呼声日益高涨,新一代电动车作为无污染、能源可多样化配置的新型交通工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正 文 一、发展历史 燃料电池(Fuel Cell)起源于1838年Schoenbein发现燃料电池原理,至于真正的实用化,则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是实际应用于航天及太空上。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环保、节能等全球议题下,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及西欧各国等多达数百家公司及研究机构积极投入,开始进入民用市场的研究开发,到了上世纪末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专利产生,而且目前已经几乎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至于在商业上,目前的主要应用课题之一是成本过高,预期未来在关键材料与组件技术不断改进及量产技术成熟后,成本将迅速下降而达到商业化之目的。 二、工作原理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它的基本原件是两个电极夹着一层高分子薄膜作为电解质。阴阳两极,除碳粉外也包含白金粉末,便于加快催化氧化反映。具体过程如下: 1.1阳极 氢分子气体输入被制成多孔结构的阳极板,经过质传到达阴极后,在催化下分解反应: H2 2H+2e- 电子由阳极导向外接电路,形成电流。而氢离子也由阳极端,透过可导离子性质(电子绝缘体)的高分子薄膜电解质,抵达阴极。 1.2阴极 空气输入阴极,氧气分子质传到阴极,与电子及氢离子起电化学反应,而产生水及1.229伏特的电压。反应如下: O2+4H+4e- 2H2O 2.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 燃料电池的主要构成组件为:电极、电解质隔膜与集电器等。 2.1 电极 燃料电池的电极是燃料电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反应场所,其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于触媒的性能、电极的材料与电极的制程等。 电极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为阳极,另一为阴极,厚度一般为200-500mm;其结构与一般电池之平板电极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为多孔结构,所以设计成多孔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所使用的燃料及氧化剂大多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而气体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并不高,为了提高燃料电池的实际工作电流密度与降低极化作用,故发展出多孔结构的电极,以增加参与反应的电极表面积,而此也是燃料电池当初之所以能从理论研究阶段步入实用化阶段的关键原因之一。 2.2电解质隔膜 电解质隔膜的主要功能在分隔氧化剂与还原剂,并传导离子,故电解质隔膜越薄越好,但亦需顾及强度,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其一般厚度约在数十毫米至数百毫米;至于材质,目前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先以石棉膜、碳化硅膜、铝酸锂膜等绝缘材料制成多孔隔膜,再侵入熔融锂-钾碳酸盐、氢氧化钾与磷酸等中,使其附着在隔膜孔内,另一则是采用全氟磺酸树脂及Y S Z. 2.3 集电器 集电器又称作双极板,具有收集电流、分隔氧化剂与还原剂、疏导反应气体等之功用,集电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材料特性、流场设计及其加工技术。 3.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 3.1 燃料电池堆在电动汽车上的基本结构 3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