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doc

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

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 导论 「现代性」(modernity)一词与「现代」(modern),「现代化」(modernization),「现代主义」(modernism)在各学科用之甚广,不易界定.西方中古时代约六世纪时,始 出现「现代」(modernus) 这一名词,产生「现在的时间感」(modernitas),以及「现 代人」(moderni)的意识 [1].现代意识必然与「古代」(antiquus)对称而意义相反, 与中国的今古观,心同理同,如《孟子 梁惠王》有云「今之乐,由古乐也」;《中 庸》有云「生乎今世,反古之道」;陶渊明更有「觉今是而昨非」之句. 「今世」一语初见於《中庸》,复见之於《孔子家语 儒行解》「今世行之,後世以 为楷」,与西方的「现代」一词实可相通,然在概念上亦有重要之异,西方的「现代」 与现代之前是一种「断裂」(rupture)的关系[2],进入全新的境界,不仅仅是古今自 然相承的延续.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历史可分「上古」(Antiquity),「中古」(Middle Age),「现代」(Modernity)三期.自中古走向现代始於「文艺复兴」(Renaissance),此时代之人, 如史家孟森所说,不仅想突破传统,而且自信已经突破传统 [3].所突破的传统是基督教,而动力则是古典世俗文明.故文艺复兴产生的「现代性」渐与基督教分离, 而与「世俗的世界观」(a secular view of the world)相结合.随著科学革命,启蒙运 动与工业革命的来临,使西方世界创造了崭新的物质文明;在新的物质基础上,新 的精神文明亦慢慢形成.至十八世纪无论在论辩与品味上,「现代」与「古代」出现 针锋相对之势,引发强烈的现代批判意识,并产生无数效应,诸如崇拜理性,进步, 科技,实践,民主自由等等,呈现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於此可见,「现代化」的概 念所意函的不仅是对过去的批判,而且承诺变更,以及肯定未来的价值.由历史发 展而言,「现代性」无疑「完完全全是西方的概念」[4]. 进入现代,经过现代化而产生的「现代性」,既然是西方的特殊概念,所谓现代化与现代性都是西方经验的产物.所以迟至十九世纪,寰宇之内唯有西方世界进 入现代,完成现代化,以及展现了现代性;其他地区无异仍处於「中世纪」之中 [5]. 就此而言,其他地区走出中世纪似乎就是走西化之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西 方进入现代之前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而其他地区未必具有此一背景与条件;更复 杂的是,其他地区自中世纪走向现代乃是在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下进行,其间有千丝 万缕的错综复杂关系,绝非单纯的西化可以毕其功.日本在西方的冲击下完成了现 代化,但日本的现代性并不等同西方,是最明显的例子 [6]. 中国也是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开始现代化,故有「中国反应西方冲击」为 说,此说基於千年不变之中国,在西方冲击下不得不变,而其所变莫不是反应西方 的冲击,显然难掩西方中心论的色彩.故而後来又有学者主张中国中心论,亦未免 1 一偏之见,过於轻视现代西方强烈冲击中国之事实.最近则以全球化的资本主义观 点来看中国明清以来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又回归西方中心论模式,未必有当 [7]. 观察中国现代性实宜摆脱任何的中心论与既定模式,而直接检验「冲击」之本质与 重点,以及具体的「反应」,并观察中国「现代性」的时空. 西洋「现代性」的内容丰富纷杂且具争论,然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与启蒙精神 无疑是重点.但是此一重点并非冲击中国的要点,因欧洲进入十九世纪之後,由理 性与启蒙所形成的和谐气氛以及道德标准,开始转变,从崇拜理性转变为「崇拜武 力」(the cult of force),以「意志」(will)取代了「理性」(reason),应运而风起云涌 的除了社会主义之外,就是民族主义.前者使个人转向阶级,以斗争和暴力为手段, 而後者则强调群力与团结,为了国家的尊荣,不惜牺牲个人与公众的自由,以及容 忍的心态,甚至演变成凶恶的排外主义,世局遂趋向纷争与战乱.西方各主权民族 国家乃互不相让,竞相争夺,不计代价,为追求富国强兵,以武力向海外扩张,掠 夺土地,剥削弱小民族,霸占市场,形成以霸权与经济侵略为主导的「新帝国主义」 (New Imperialism)[8].亚,非,拉落後地区也就成为西方强权的牺牲品,殖民地. 中国以衰落的传统帝国也不免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竟沦为所谓「次殖民地」.这是 鸦片战争以後西方冲击中国的大背景. 具有浓厚「帝国主义」色彩的现代性固非中国的选择,亦非西方的选择,而是 欧洲现代化的一个结果,强势的西方帝国主义冲击古老又式微的中华帝国,实势所 必然,帝国主义也自然成为中国现代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今人讨论此一议题,由於 意识型态的回异,常常获致相反的结论,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