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2课时作业26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解析.docxVIP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2课时作业26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2课时作业26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解析.docx

课时作业(二十六)一、选择题1.周恩来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巨大的影响”指的是( )A.迫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D.推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解析】 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 B2.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 )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解析】 “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答案】 C3.根据袁世凯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实行( )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解析】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所以在《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袁世凯为了扩大自己的独裁力量,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答案】 A4.英国记者莫理循在《莫理循眼中的中国》一书中,有一幅他参加“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出席证(如右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是( )A.黎元洪B.孙中山C.宋教仁 D.袁世凯【解析】 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答案】 D5.之所以说护国运动失败了,其原因是( )A.袁世凯依然掌握着北洋政权B.中华民国仍然操纵在军阀手中C.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解析】 在中国近代,判断一场运动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是:是否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是否推动中国取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答案】 D6.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两次讨袁的结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解析】 两次讨袁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方式,且帝国主义都支持袁世凯,但后者群众基础更广泛。【答案】 C7.“府院之争”是20世纪初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一次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 )①反映了美、日在中国问题上矛盾的激化 ②使中国的政局更加混乱 ③为张勋复辟提供了有利时机 ④使民国的招牌丧失殆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执政,他仍保留着民国的招牌,借以欺骗人民,笼络人心。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A8.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 D.溥仪【解析】 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张勋复辟。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复辟丑剧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漫画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答案】 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1)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2)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3)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材料二 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天津文史资料选》材料三 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劳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请回答:(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众叛亲离。第(2)问罢斥原因根据材料回答。第(3)问评论依据所学作答。【答案】 (1)目的: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说明: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祺瑞“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2)原因:因为他和黎元洪在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矛盾激化,被黎元洪免职。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3)不赞同。段祺瑞决非真心拥护共和: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645502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