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年安徽高考数学(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是虚数单位,表示复数的共轭复数. 若则( )
B. C. D.
“”是“”的(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 34 B. 55 C. 78 D. 89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则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 )
B. C. D.
满足约束条件,若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2或1 D.
设函数满足当时,,则( )
B. C.0 D.
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21+ B.18+ C.21 D.18
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的共有( )
A.24对 B.30对 C.48对 D.60对
9.若函数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的值为( )
A.5或8 B.或5 C.或 D.或8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点满足.曲线,区域.若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 )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轴对称, 则的最小正值是________.
12.数列是等差数列,若,,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
________.
设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展开式为.若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轴,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
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两组向量和均由2个和3个排列而成.记,表示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有5个不同的值.
②若则与无关.
③若则与无关.
④若,则.
⑤若则与的夹角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子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
16.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是,且
(1)求的值;
(2)求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
记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其中.
讨论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当时,求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的值.
(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和,过原点的两条直线和,与分别交于两点,与分别交于两点.
证明:
(2)过原点作直线(异于,)与分别交于两点。记与的面积分别为与,求的值.
(本题满分13分)
如图,四棱柱中,底面.四边形为梯形,,且.过三点的平面记为,与的交点为.
证明:为的中点;
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若,,梯形的面积为6,求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大小.
(本小题满分13分)
设实数,整数,.
(I)证明:当且时,;
(II)数列满足,,证明: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