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2009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之我见周婷婷..doc

学位2009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之我见周婷婷..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位2009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之我见周婷婷.

上 海 大 学 文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之我见 班 级: 05对外汉语 学 号: 05021114122 姓 名: 周 婷 婷 指导老师: 杨 绥 之 【目录】 摘要-------------------------------------------------------------2 Abstract---------------------------------------------------------2 关键字-----------------------------------------------------------2 绪论-------------------------------------------------------------3 中外教师教学比较---------------------------------------------4 (一)中外语言教学模式的不同----------------------------------4 (二)中外教学方法的不同--------------------------------------5 (三)中外语言教学思想的不同----------------------------------6 二.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的新途经---------------------------------8 (一)学习汉语的对象分类--------------------------------------8 (二)现存教育传统模式的不足---------------------------------10 1、对教材的依赖性过于突出------------------------------10 2、教学模式过于稳定------------------------------------10 3、教学手段的匮乏--------------------------------------11 三.口语教学的新途经--------------------------------------------12 结论------------------------------------------------------------15 外文参考文献译文------------------------------------------------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之我见 ——比较中外教师教学的异同,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新途经 摘要: 从语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三方面比较分析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外语语言教学情况,比较中外教学方法的异同,可以让本土教师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在分析了汉语学习对象的不同分类及需求后,相对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我对于“互动型”(交互型)的想法,希望对改变口语教师教学的僵化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塑造开放型的课堂有新思路的分享。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and Occidental countries in terms of language pedagogy and ideology, which may be helpful to native teachers in their Chinese-lecturing. After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and needs of the Chinese-learning groups, the “interactivity” idea w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