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唐 王勃
欢迎交流:1032300872@
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
译: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神农氏用赤色神鞭鞭打各种草木,详尽得了解草木是有毒还是无毒,是凉性还是温性。)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故。
四维:天下;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淮南子》:“帝张四维,运之以斗。”
凋瘵(diāo zhài):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
刊木(kān mù):砍伐树木。《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又通栞。《前漢·地理志》:隨山栞木。《註》師古曰:栞,古刋字。斫其木也。
岂非物外其性,则道功出;事愆其和,则任迹著?
译:岂非:反诘用词。难道不是吗?
物外: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楞伽师资记大通神秀章》(大五一·一二九○中):“禅师亦远俗尘,神游物外,契无相之妙理,化有结之迷途”
性:自性。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将自性分为七种,即:(一)集性自性,(二)性自性,(三)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五)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七) 成性自性
道: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道(轨路)。《俱舍论》卷二十五谓,道即通往涅槃(菩提)之路,为求涅槃果之所依。意谓达成佛教终极目的之修行法则。
功:指修行之内容,修行之过程,修行之体验。功德之略称,利益或功能福德之意,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大乘义章》卷九(大四四·六四九下):“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
事: 梵语artha。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与平等门之‘理’相对。僧肇之《宝藏论》(大四五·一四三下):“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
愆(qiān):罪过,过失。《说文》:“愆,过也。”
和:相应《说文解字》。《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
任:担当,任务。《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周礼·夏官》“施贡分职,以任邦国。”《注》“事以其力之所堪。”
迹: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
著:显现;显扬。《礼记·大学》:“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中庸》:“诚则形,形则著。”《韩非子·功名》:“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
傍稽素篆,仰叩元扉,即时义而规大觉。
译:傍稽:多方参证。《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
素篆:书卷上的文字。素:绢帛纸张写的书籍;篆:篆体,汉字的一种书体。《周书·儒林传·沉重》:“及青缃起焰,素篆从风。”唐 骆宾王 《咏雪》:“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仰:脸向上,敬慕,表示恭敬。
叩:旧时一种礼节:叩拜。
元:根源,起端,根本。扉:门扇。元扉:真理之门。
即:接近、靠近、走向。《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时:当时。
义:意思,意义。
規:规仿,效法,摹拟。
大觉:大觉悟者,佛陀。
因彝伦而伫真谛。
译:因:依,托,缘,顺着,沿袭。
彝伦(yí lún):常道、伦常。《書·洪範》:“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伫:久立,伫立。唐 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真谛:指真实不妄之义理。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
向使三灾克殄,八正咸修,人握戒珠,家藏宝印,则三十二相,不可得而视也;八万四千法,不可得而闻也。
译:向使:假使、假設。
三灾: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是饥馑灾、瘟疫灾、刀兵灾。《俱舍论》十二曰:“从诸有情起虚诳语,诸恶业道後後转增故,此洲人寿量渐减,乃至极十。小三灾现,此小三灾中劫末起。三灾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饥馑。(中略)刀兵灾起极唯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七年七月七日,度之便止。”
克殄:歼灭。《陈书·世祖纪》:“今元恶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静戢,息肩方在,思俾余黎,陶此宽赋,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
八正: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则: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咸:皆,悉,全,都。
修:修行,指修行佛法。
三十二相:佛陀在世时外貌有三十二个明显的特征。
八万四千: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形容极多。
法:法门。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途径、方法
然则圣人以运否而生,佛机以道丧而显。
译:然则:连词,表示“既然这样,那么…”或“虽然如此,那么…”
圣人:特指佛陀。
运否:命运不好。运:《玉篇》:“转也,动也。”《正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