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图经续记》[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郡图经续记》[精选]

《吴郡图经续记》解题 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一、作者与版本 朱长文,字伯原,苏州吴人。年未冠,举进士乙科,以病足不肯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长吏至,莫不先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以不到乐圃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众。元祐中,起教授于乡,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元符初,卒。哲宗知其清,赙绢百。有文三百卷,《六经》皆为辨说。又著《琴史》而序其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盖立志如此。(元脱脱《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 《吴郡图经续记》,北宋朱长文纂修。朱长文(1041—1100),字伯原,号乐圃,自号潜溪隐夫,北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进士,以病足不仕。宋哲宗元祐(1086—1094)中,因苏轼推荐任本州教授,后召为太学博士,再任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等职。好读书,勤著述,本有乐圃集一百卷,南渡后,尽毁于兵火。今存《乐圃余稿》八卷、《六经辨说》、《黑池编》、《修堂志》、《吴门总集》、《琴史》等。家藏书2万卷,又藏古琴,故筑琴台。为我国第一部《琴史》编撰者。去世后,米芾撰墓表。《宋史》有传。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系朱长文致仕返里之后所编,时当元丰七年(1084),此书今存元祐元年(1086)临邛常安民《书吴郡图经续记后》、元祐七年(1092)大云编户林虙(fú)《图经续记后序》、元符二年(1100)朝请郎通判苏州权管军州事祝安《图经续记后序》及南宋绍兴四年(1134)涟水孙佑书题跋。该书由祝安初刻于元符二年,苏州公使库出资,凡用公使库钱刻印的版本都称公使库本。版本有明万历二年(1573)长洲钱氏悬罄室刻本。清嘉庆十年(1805)张氏照旷阁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江苏书局刻本,民国十三年(1924)乌程蒋氏刻本影印宋刻本等。我们选读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90年据民国十三年影印宋刻本。该刻本后附乾隆六十年(1795)黄丕烈跋,咸丰二年(1852)胡珽书后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翁同龢记,记述了该书流传的过程。 二、图经的发展变化 图经是一种较古老的地方志类型。它最早出现于东汉,至南宋逐渐被正式方志所取代。对方志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有的主张导源于《周官》,据《周礼·春官·外史》云:“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有的主张起源于《尚书·禹贡》,认为《禹贡》是我国最早分地域记载各地方地理、物产、贡赋等情况的专篇;有的认为渊源于《山海经》,其所载既有风土人情,又涉人物世系;有的主张渊源于古代诸侯国史,如晋《乘》、楚《梼杌》、鲁《春秋》等;有的主张起源于《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认为这些文献多载当地掌故,是邦国史志之一种;有的则提出方志多源论,如《周官》之外还提到了《九丘》。因后世方志的发展与舆图也有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故有人主张方志起源于图经、风物志、风土记等。方志起源的多源论,反映出方志事业的传承延续,多方面汲取营养,不断发展、完善和丰富的历程,同时也说明方志纂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在先秦以前,全国既未形成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地方也未出现行政区划,而是封邦建国,诸侯割据,自然编修方志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酝酿和产生方志,大概在秦汉时期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以后,秦汉时期,为了健全和完善郡县制,对地方实行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所以统治者对各地的舆地图特别重视,并有了地图、地理书、地理志、图经等的编修。秦时有秦地图,图文并存,此地涂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为萧何所获,已佚。汉武帝时曾诏天下郡国编修地志,西汉末年还有《地理图簿》之作。东汉乃有《司空郡国舆地图》、《括地图》等。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巴郡太守但望即在其奏疏中提及“谨案《巴郡图经》”(常璩《华阳国志》卷一),可见东汉已有图经。当时的图经是有图有文,图是地图,经是地图的文字说明,和成为图经。古代的地图轴幅很大,收展麻烦,难以保存,易于破散,所以大都是图亡而文存,后世所见仅有文字的图经。 东汉以后图经未有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地志盛行,所以图经开始兴盛是在地记、地志转衰以后隋唐时期,尤其是隋唐以前由于没有全国自上而下的通令,所以全国各地图经、地记的编修多为地方官、文人学士和豪门乡绅自行发动,官方组织编修的很少,基本上属于私修。到隋唐时期有了大的发展和变化,其明显标志是由私撰为主变成了以官修为主,促进了图经的发展。隋大业中,炀帝“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台”(《隋书》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经籍二·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又令撰全国性总志《区宇图志》,这是中国官修方志之始作俑者。 此后,各朝官修制度日趋完善,各种凡例、规定等即是规范各地方志编修的基本准则。唐袭隋制,制定了定期编造图经的制度。建中元年(780),唐德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