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奇张仲景是如何运用平脉辨证的..doc

徐汝奇张仲景是如何运用平脉辨证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汝奇张仲景是如何运用平脉辨证的.

仲景之道,平易至简 ——参加第11期经方班随想 6.徐汝奇:张仲景是如何运用平脉辨证的(上) 首先我想表示自己对徐老师的钦佩之情。这次大会能在井岗山成功举办,大会执行主席徐老师及其家人居功至伟。我作为会务组的“杂工”级小兵,亲眼目睹了从学习班开始前两天到结束的过程中,徐老师一家所负出的艰辛。上至老师及师母,下至两位徐公子及两位准少奶奶,无一不为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徐老师自己或者是因为劳累过度,加之山上湿气太重,身体也不舒服,全凭着几包神通广大的葛根汤,完成了破纪录的七个半小时间的授课。在大会结束之后,会务组照相之时,另一位大会执行主席李赛美教授无停着重复着“谢谢,谢谢你们”,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发自肺腑。 徐老师七个半小时的授课,可以说为我打开了学习研究仲景学术的又一扇大门——“平脉辨证”。即以脉入道,以王叔和为桥梁,从脉的角度认识六经、认识方证、认识经方、认识仲景之学。用一名话来概括徐老师的核心思想,即经方医学的历史本源是“平脉辨证”,仲景辨证论治体系为“病、脉、证、治”,仲景论中之精髓在于以“平脉辨证”之法认识“方证对应”之理。据此,徐老师提出了“经方脉证学”与“经方水火论”等观点。 一.经方医学的历史本源——平脉辨证 仲景自谓“撰用《素问》……”等经典,在其后强调“并平脉辨证”才为“伤寒杂病论”,可知《伤寒杂病论》全书以“平脉辨证”为辨证之原则。而在《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置于全篇之首,可见其为全书之总论。其后,又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2字真诀为其辨治之大法,由此可知“脉证”的情况是经方使用的准则。 而作为整理《伤寒论》的第一人,甚至是仲景之嫡传弟子,王叔和深得仲景“平脉辨证”思想之精髓,以仲景脉法为核心,写出了堪称是“平脉辨证”最好诠释之书——《脉经》。其书尊仲景先师“勤求古训”之教诲,“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可谓“博采众脉”而独尊仲景。故林亿感叹:“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成家,而不能修明之。” 所以,徐师认为:“《脉经》的成书,是为《伤寒杂病论》解读的最佳注释”,“读仲景,其实也读了王叔和;读王叔和,其实也读了张仲景”。 二.《伤寒杂病论》的辨治体系——病、脉、证、治 仲景每篇均冠以“辨XX病脉证并治”之名,可见“病、脉、证、治”四字是全书辨治思想的总纲。徐老师总结其体系如下: 图片:未命名.jpg 病应于脉、见脉知病。 类证别病、病以证分。 平脉知证、以证测脉。 病可专治,治有专方。 从脉论治,平脉定方。 从证论治、主证主方。 (一)病 病,即六经之病,徐师认为是六大类疾病之总称。而六经病中,又与五藏六府及上中下三焦交叉关联。我一直认为六经辨证之中包含着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内涵,徐老师之教更加加深了我对其的认识。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一句话:“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 在这里,仲景为什么不说“阴阳别焉”,不说“六经别焉”而说“三焦别焉”?有人说,这是仲景撰用古人之作,而非仲景原文。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大,但仲景收录进书,而且置于《平脉法》之篇首,可见对其之重视和推崇。而其中的道理,应该与脉气之生发、流注有关,最直接的就是寸、关、尺三部分候上、中、下三焦。当然,我认为还有更深刻的内涵,之后会有专篇讨论。 据此,徐师提出:“平脉辨证法从表里三焦立论”,“凡脏腑气血的病机变化,皆可从三焦分定”,而三阴三阳之病形“也可从三焦区别”。这是极大的创见。(二)脉 徐师谓仲景脉法之纲领就是《平脉法》开篇的第1条268个字,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第一句话:“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脉是怎么回事?脉之三部又是怎么回来?仲景告诉我们,就是四个字:“阴阳相乘”! 《伤寒论》全书都在谈阴阳,三阴三阳不就是阴阳之离合吗?而脉,就是阴阳相乘而生,可见,脉就是候阴阳的最佳途径。“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等等。仲景很多时候以脉而立法处方,而在太阳病、少阴病中更是如此。太阳是什么?是寒水;少阴是什么?是君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六经提纲中,只有太阳、少阴论及脉。而太阳、少阴,正是阴阳气化的最直接体现,这就是“阴阳相乘”。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会在后面的专篇中讨论,在此不作展开。 故徐师提出“经方是水火之剂”,除了是从《汉书·艺文志》中的相关记载中来,我想若从脉之本源上去理解:“平脉辨证”是经方医学之本源,脉证是经方使用之准绳,而脉又是水火阴阳相乘之所生,那么经方自然是水火之剂、阴阳之剂了。(三)证 可以说,这个“证”是中医临床学最核心的内容,我们说仲景之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而中医最大的理论特点就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可见,“证”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中医临床的根本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