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的实践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功教育的实践机制 一、成功教育中期望的实施 (一)形成积极的期望 积极期望的形成,涉及教师自身的许多变量。以个性特征为例,有人将教师划分为主动型、反应型、过多反应型;或是高偏见型、低偏见型;或是独立型、依赖型。它们对期望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教育教学观念为例,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的,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给予积极期望;认为教师是使学生“社会化”的,会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跟上全班,且对他们的期望最有可能产生“自我实现预言”的效应。总之,教师自身的变量相当复杂,它既会影响期望的形成,也会影响期望的传递。如何使教师形成积极健康的期望,并产生良好的期望效应,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此外,学生的一些特点也会影响教师期望的形成。表现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且教师期望相对来说也比较准确;而表现平平或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被忽视,甚至引起教师反感,期望自然就不甚恰当了。在解释、对待教师期望的过程中,学生的不同品质也会起到相当的作用。西方的心理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强的学生不易受教师期待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期望不仅导致不同的努力程度,而且他们对教师的反馈会作出不同的解释。学生如何理解教师所说的话,作为一种机能,甚至会随年龄和成绩水平的变化而全然不同。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只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强化,还不会进行客观的社会比较。同样,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期望效应。如有些学生的努力程度随表扬而增强,随批评而减弱;有些学生则相反,其努力程度随表扬而减弱,随批评而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对期望进行积极的调控。再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取得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样,教师的表扬就能起促进作用;而那些认为成绩好是自己天生聪明或运气好的学生,表扬对他们的效果就不大。此外,对于成绩相似的学生来说,顺从者比不守纪律者易接受表扬;对于那些特逆反心理者,表扬和批评的运用则须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有研究表明,反应灵敏的学生更易接受教师的期望,并具有更大的潜在效应。 教师只有了解、熟悉学生的特点,并努力调节好自身的相关变量(特别是心理品质),使期望符合学生的特点,才能获得积极的期望效应。 (二)重新研究和发现学生 1、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真情唤起学生的上进心 以往,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在不了解具体情节时,我们就会按惯例推理出其犯错误的动机,狠命地批评一通,以为这么一来,学生就怕了,不敢再犯了。其实,无论这种批评正确与否,学生首先就在心理上对教师设置了一道防线,以反抗、对立的情绪对待批评,批评的作用自然就减小了,于是同样的错误又会再次发生。此时,教师不妨先别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辩护,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生自己感到惭愧时,心理防线自然解除,便会主动接受老师的建议。比如有位同学考试作弊了,老师先让他自己谈谈原因。学生说:“我从开学到现在,英语默写和小测验的成绩都不差。昨天晚上,家里来了客人,我没复习好,我怕考不好,怕被人讥笑,怕以前的努力白费了,就作弊了。”老师首先注意到的是学生的上进心——作弊是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进步,因此便鼓励他说:“作弊这种行为是要批评,可我理解你的苦衷,你想保住成功,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我相信你会变好的,谁也不会再讥笑你了。”又如一位平时纪律松散的同学参加军训,他的闹钟很早就把大家吵醒。老师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时,学生惶惶不安地说:“我想在进入新的学校以后,争取表现好一点。起床号响后10分钟内必须集合到位,我怕迟到,所以……”老师听后不是立即批评,而是注意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争取表现好一点”。孩子往往因为不懂事,不小心做错了事或犯了错误,此时,教师应当对他们倍加关心,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从消极情境中挖掘积极因素,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2、从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出发,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班级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免不了要与周围的同学打交道,彼此互相影响,尤其是特别要好的二三个人的非正式团体更是如此。了解学生除了要了解他个人的单独表现外,还要观察他在团体中的表现,及其被团体接纳的程度,这可能会影响他将来走上社会后社会对他的接纳程度。 学生终究是要生活在团体中的。让学生学会团体中生活,这是教育的职能、任务之一。所以,不应该割裂个体与团体的联系,应该在对个体的教育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在培养优秀集体的过程中,塑造和自我塑造每一个团体成员。例如,考虑到学生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面子的心理,当学生之间发生误解时,宜分开对立的双方,单独与他们交谈,两头照顾,消除双方的隔阂,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应通过一定的教育艺术手段,帮助孩子回到团体中去。 3、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断强化学生走向成功的自信心 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承认他们人格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