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0章[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0章[精选]

四、幕吏擅权与司法弊政 胥吏、书吏 把持刑名钱谷,擅权为害。 幕指活跃在地方各级政府中的幕友,官员私人聘请的顾问。 通晓刑名律例、钱粮会计、文书案牍。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制度 “化外人有犯”,一律用大清律。 理藩院 内外蒙、青海、回疆地区的上诉审理。 内外蒙、青海、新疆地区的厄鲁特蒙古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由扎萨克、盟长自行审理,如判断不公,可赴理藩院上诉。 蒙汉人间纠纷,由扎萨克或理藩院派出司官会同地方官审理。 蒙人在内地犯事,照律办。 民人在蒙古地方犯事,照蒙古例办理。 苗疆地区苗人间的争讼,按苗例审结。 西藏: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 新疆:由驻防将军、参选大臣负责。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清律例》 2.例 3.《大清会典》 4. 迁徙 5. 充军 6.发遣 7.立决 8.监候 9.“廷寄” 10.“秋审” 二、简答题 1.简述清代律例的制定过程。 2.如何理解清代在司法实践中的律例并行。 3.在立法上,清代有哪些特点? 4.清代在典权制度上有哪些发展? 5.清代的亲属、继承法律有哪些特点? 6.简述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 7.简述清代对官员的考绩制度。 三、论述题 1.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部法典,《大清律例》在刑罚制度上有哪些变化? 2.清朝完备了它的会审制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明末统治者为了辽东用兵和镇压农民起义,实行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加派,大大超过正赋明末加派的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①辽饷亦称新饷,始征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崇祯四年(1631),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juan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②剿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的费用,总数两百八十万两,主要也征自田土。原议只征一年,实际上从崇祯十年起,直到十三年才被迫停止。 ③练饷是崇祯十二年根据杨嗣昌的提议征派的,名义是训练“边兵”,加强九边各镇防御力量,实际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此饷共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其中田赋每亩加一分,约占总数一半以上。三饷的加派反映了明末统治的腐败,使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并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宣布自顺治元年起,凡正额以外,一切加派,尽行蠲免。这项措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并成为清朝统治者长期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的开端。为了建立清政府的赋役制度,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仿明制颁行《赋役全书》。根据登载土地、人丁的等则及数量,计算和确定田赋、丁银的数量。 (二)农业立法 垦田之法 “不论原籍另籍,编入保甲,开垦无主荒田,地方官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田赋?开垦》 (三)工商立法 “除匠籍为民” “明末一切加增税额尽行豁免” 牙行制度 重要商品的禁榷制度 (四)限制对外贸易 禁海令 迁海令 开海禁(康熙22年) 开港口(康熙24年) 再颁禁海令(康熙56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后,清廷便逐步取消了“迁界禁海”政策。作为外贸开放口岸之一的上海,得太湖之便利,丝织品资源丰富,海上贸易极其繁盛。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廷又取消了不许民间私造双桅以及多桅海船的禁令。这些都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和商船队的兴起。    进入18世纪,自给自足的中国自然经济,加之较小的大众购买力,导致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有限。而深受西方市场欢迎的中国茶、南京布和中国瓷器,则大量出口,源源不断地换回白银。于是,在中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市场似乎成为全球白银流动的终点站。    然而,白银大量内流,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虽然其带来的物价上涨是温和的,但一旦累积多年,涨幅也是很明显的。康熙帝当然无法把白银内流与米价上涨联系起来,但他敏锐地注意到:“朕前巡幸南方时,米价每石不过六七钱。 近闻江浙米价,每石竟至一两二三钱。”在他看来,“天生物产,只有此数”,如果稻米大量出口国外,国内一定供给不足,米价也就必然上涨,不利于社会稳定。特别是米价上涨发生在素称“鱼米之乡”、曾经激烈反抗过清廷征服的江南地区,更令他寝食难安。 (五)漕运立法 《漕运议单》 (康熙初年) 《漕运全书》 (雍正12年) 四、刑事法律 (一)主要罪名 (二)刑名 (一)主要罪名 1.反、逆、叛及大不敬罪 2.异端思想与妖言罪 3.奸党罪 4.兴贩与吸食鸦片烟罪 (二)刑名 笞 1-50, 5等 杖 60-100 ,5等 徒刑 1-3年,半年一等,附以杖刑 流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