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系 08汉语言文学3班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
社会调查报告
【摘 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梧州民俗文化目前却面临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缺乏规范化引导等诸多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民俗文化了解程度,做好梧州传统民俗的保护与弘扬、开发与利用工作,对激活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进而推动梧州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前言
调查背景
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江文化最早的一个文化中心,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之一。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桂江交汇处,毗邻粤、港、澳,曾有广西“水上门户”的美誉。早在百年前,梧州就依托着河内港的优势,乘“襟连两广,水控三江”的东风,成功转型为“百货出入之枢,商贾云集之地”。因水而兴的百年商埠,有着鲜明的历史发展个性和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骑楼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龙母等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久远、厚重奇特。
当前,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与关注,梧州这一座历史古城在这方面应该有着一种自觉。但是,近年来梧州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民俗遗产保护力度仍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资金投入,我市民俗遗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优秀的民俗遗产,有效开发民俗文化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俗文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力推动梧州打造岭南山水文化名城的步伐,促进梧州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
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11日——2010年12月8日
调查地点
梧州市三城区(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
梧州“三县一市”地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
调查目的
梧州民俗不仅是活着的过去,也是未来的过去,更是现在梧州人民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愈益清晰看到梧州民俗遗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
本次对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作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希望能够通过了解梧州的民俗文化的种类、分布、特点、市民的了解程度及继承发展状况等,为保护与开发梧州民俗文化提出建设性方案。紧紧围绕当代发展的需要,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城市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抒写梧州发展新的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方法
1.调查法
走访调查:主要走访梧州市龙母庙、骑楼城、金龙巷、博物馆、各大酒家、小吃店等地,并采访了对民俗文化熟知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广大市民。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梧州市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设计,问卷的投放主要是在梧州学院、梧州第一中学的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梧州市市民当中发放纸质问卷,向广西各大高校的梧州籍大学生发放电子问卷。
文献法
收集当地政府、学者、老百姓所掌握的民俗文献、历史照片、书籍、报纸等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整理。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纸质问卷、电子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为88.57%,其中有效问卷共287份,有效率为92.58%。
梧州民俗文化的亮点简介
梧州这一座历经二千多年历史发展的古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本次调查与整理,了解到梧州民俗文化的亮点如下:
(1)饮食习俗文化
梧州面靠西江水,与粤、港、澳毗邻,市井繁华,不仅酒楼饭馆的佳肴丰富多彩,而且大街小巷的风味小吃也品类繁多,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文化,茶文化、风味小吃文化、酒文化,满月酒,周岁酒,六十大寿,七十、八十、九十大寿礼仪宴席酒文化等。
(2)节会文化
节日文化习俗在梧州是影响深远的民俗事象,是传承比较集中地民间文化,特别是在梧州这一座水文化风情浓郁的城市,许多节会文化都彰显着水的特性。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花灯节,三月三“炮节”和吃黑米饭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有“拜七姐”和“贮存七月七水”的习俗,端午节“龙舟竞渡”,冬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过节习俗,重阳节登高爬白云山等重大节会保持着千百年来古朴的民风习俗元素[1]。
(3)钱币文化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朝廷以“梧州铜锡易得,令置监开铸”在梧州设置元丰监,由此开创了梧州历史深厚的钱币文化。梧州于1997年6月21日成立了钱币学会,对钱币进行学术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掘钱币实物所蕴含的历史,了解钱币的人文价值[2]。
戏曲、民歌文化
粤剧是岭南地区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粤方言地区。梧州是粤剧发源地之一,粤剧文化在这一座古城里扎根深厚。梧州粤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已经是响誉粤港澳的,多少名艺人在梧州开班,一直到50-70年代,珠三角及广西各地的剧团都有不少来自梧州的“主角”。1951年6月梧州粤剧团正式成立,在两广享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