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文的圣山解说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人文圣山?(第一集)开山? ???公元378年,前秦十万大军破襄阳城。一位僧侣为了避祸远走他乡,颠沛三年后机缘巧合落户庐山,并在山北建寺名为“东林”。从此,这位僧侣凭借超人的智慧与恒心,将彼时深奥晦涩的佛教改造得深受普罗大众所接受,并终成中国三大文化之一。直到今天,人们拜佛祈求平安幸福等朴素的理念莫不得益于这位僧侣对印度佛教的改造。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的慧远大师。? ??无独有偶的是,几乎与慧远同一时代,南方道教宗师陆修静也逃离乱世来到庐山,在山南建“太虚观”。其间,他对散落在民间的道教各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道教得以统一,由民间升入殿堂,道教文化得以延续兴盛。???山南山北,释、道两教的宗师,共同拉开了庐山人文历史的大幕。? 两千多年来阅尽帝王将相,看罢天下文章,一生史家绝唱,两位佛道宗师,让我们梦回遥远的年代,共同见证庐山人文历史开天辟地的第一章。由于地质环境的演变,气候变暖,流水作用形成了庐山美貌的景观。据统计遍布庐山的摩崖石刻共有九百多处。位于庐山脚下的净土宗祖东林寺,它的奠基人就是1600年前远行至此的慧远。佛教作为外来宗教,逐渐融入本土文化,已成为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陆修静在庐山南麓修建的太虚观及至北宋一直都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宫观和修炼场。同一时代同处一山,佛道两教既对峙又同尊。?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幸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自然界的开山? ????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庐山的诸峰在飘缈不定的云雾中忽隐忽现,仿佛天上的瑶池飘落人间,仍旧带着恋恋不舍的仙气。古往今来,这座大山不知折服了多少英雄和才子,亦不知见证过多少幕历史的大戏。? ????10亿年前这里原是浅海沉积的古老地层,经历反复几次的抬升和陆沉,最终才浮出水面。此后2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地层开始断裂,裂隙处在地壳的挤压下缓慢上升,初现山的样子。300万年前,这个山谷同星球上其他地方一样,正在经历着冰川世纪。? ????这时,大地忽然开始抖动。巨大的冰晶推搡着已经不堪重负的岩石和沙砾跌下山崖。沉睡的冰河开始苏醒,那些随波逐流的岩石用刀锋一样的棱角,切割着所经之处的每一寸浅滩和山体。?????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第四纪冰川运动。? ????自然界的开山——特殊的地质和冰河运动塑造了庐山风景的独一无二。自然造化恩宠于斯。? ????据史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晚期,庐山周围便有人类生活。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先民用无数的神话传说勾勒着他们看到的大千世界,那些传说至今仍在高山低谷间随风传颂??????之所以叫庐山? ????庐山流传最广的当是匡俗的故事。周武烈王时代,一个叫匡俗的人进庐山求仙学道,天子想请他出山,匡俗拒不肯从,当人们找到匡俗的住处,却只见到一间茅庐,匡俗从此不知所终。?????庐山之所以叫庐山,又或叫匡庐,就是因为这个叫匡俗的人。? ????关于“庐山”二字何时最早见诸文字,说法不一。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考证得出,早在战国时代一本名为《竹书纪年》的书中就有“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的记载。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庐山”这两个字之所以耳熟能详,却完全是始自一位书写历史的汉朝人。?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一个年轻人在远离中原的庐山上进行着他人生的探索。他站在山巅,眺望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理过的九江。30年后,他为这次经历写下了十字的感慨:“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他,就是官居太史公的司马迁,而那部写下庐山名字的奇书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直到今天,司马迁所登的庐山主峰大汉阳峰上仍有禹王台等遗迹及后世碑刻追忆大禹的对联。? ????“庐山”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竟是由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和这样一部经典的史书来为它报幕,当是何等的幸运。正因为这十个字,庐山永别了蛮荒蒙昧的时代。? ????公元220年,辉煌了400余年的大汉王朝宣告谢幕,中国历史进入到继春秋战国时代之后的又一次离乱动荡。三国归晋、八王之乱、及至五胡乱华??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日渐强大,公元四世纪前叶,华夏文明的中心被迫由中原开始了向长江中下游的偏移。这场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大迁徙,史称“永嘉南渡”。? ????据统计,遍布庐山的摩崖石刻共有900多处,在庐山剪刀峡,一块斑驳的岩壁上,竟然浮现着一副画像!纵是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仍然可以看出,画中是一位端坐的僧人。为什么有人会把他的画像雕刻于岩壁之上?这位僧人与庐山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慧远来庐山? ????来自遥远次大陆的佛教,在与中国本土文化2000年的融汇中,其深奥的哲理和晦涩的经义早已被重新诠释和改造,变得更为大众所接受。善恶因果,祈求世界圆满,家人平安幸福这些人类最纯朴的思想,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植下来。?????如果追溯这一流变的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