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解读

了解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恼怒) 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3、心之官则思(器官) 4、锲(雕刻)而不舍(中途舍弃) 5、金石可镂(雕刻) 6、故善学者假人之长(借助) 7、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这样)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围绕文章所谈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联系个人学习实际,写一篇日记,谈谈你的理解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收获 . * *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什 么 是 文 言 文? 蚌(bàng)方出曝,而鹬(yù)则啄其肉,蚌合而批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现代文与文言文区别 第一、文言文有写意的字,例如“蚌方出曝”的“出”,意思是从水里到岸来;“蚌合”的“合”,是说把两扇壳合拢来。   第二、文言文里有些字的意思跟现代词有细微差别,如“’今日不雨”的“雨”,指的是下雨。   第三、有些概念古今用的字不相同,例如“曝”就是现代语中的“晒太阳”,“喙”是鸟嘴。   第四、有些字的写法不一样,例如禽,这里通擒,是通假字。 文言: 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 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 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学习方法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圣人”。 关 于 孔 子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 ,通“悦”)乎 3、不亦乐(lè,快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恼怒) 4、学而不思则罔(w?ng ,迷惑而无所得) 5、思而不学则殆(dài,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6、日知其所亡(wú,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 东西) 7、锲(qiè,雕刻)而不舍(shě,中途舍弃) 8、金石可镂(lòu,雕刻) 注意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及意思: 疏 通 文 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却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 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 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 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子曰:“温 故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