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及化解之道[精选].doc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及化解之道[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及化解之道[精选]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及化解之道   关于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已经有许多分析文章,但尚未有人提及公司治理不完善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是重要原因之一,应对之策自然是治标不治本。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资本退出之道。   一、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产能过剩的诸多原因,是找到有效解决对策的前提   第一,从产业生命周期看问题   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不同产业各阶段经历的时间长短或许不同,但成熟期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产能过剩。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依供需理论看来,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升,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该领域;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导致价格下降,从而减产甚至有资本退出,价格重回均衡。但钢铁行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进入壁垒不高但退出很难。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和钢铁行业逐步回暖,企业效益蒸蒸日上,销售利润率和吨钢利润率不断攀升,2007年达到顶峰。这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钢铁行业,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爆炸式增长,2003年增速曾达到87.2%。粗钢产量增速维持在20%以上,2007年更是接近30%。由于建设投产的滞后性,已经开工的项目仍在继续建设,这解释了尽管行业亏损严重,产能依然在增长。   第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投资体制改革以前,国家对钢铁等行业一直实行批准制,但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方式、手段总是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导致新问题的根源。   早在2004年2月,国务院曾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对钢铁投资等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核心内容是提高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停止批准新建钢铁厂。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4月28日,国务院下令查处江苏铁本钢铁违规上项目事件。   杀鸡儆猴式的恫吓并没有吓退新建增产的热情,2005年粗钢产能同比达到30%左右,创197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以各种名义未批先建,而且隐瞒真实信息。   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出“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由于担心被兼并或重组,做大做强一时蔚然成风。唐钢、莱钢、江苏沙钢等钢铁企业相继在2005年年底达到了千万吨目标,而诸如马钢、济钢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2006年产量要过千万吨的目标。鞍钢与本钢重组多年,却是貌合神离;河北钢铁集团与大量民营钢铁企业商谈多年最后也是不欢而散。用行政手段撮合的交易总是难以把握利益的天平,是导致合作失败的关键因素。   2009年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2010年年底前,淘汰 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各厂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义,改建、扩建、异地新建炼钢、轧钢产能,成为钢铁行业的又一次狂欢。   每次宏观调控,大部分国企的产能产量在下降,但全国的总量却在稳住上升,说明民营企业在不断壮大。看看2010年以后重点统计钢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值就知道这一点。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相比已经淘汰掉的产能,近年新增的产能则要大得多,2013年末粗钢产能已突破10亿吨。   第三、从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和内部机制看问题   企业做大规模,一方面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处于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形势;另外,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和信贷。   同时,由于国企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决策者皆由各级国资委任命和考核,而后者通常把就业、社会责任以及销售收入等作为首要考虑内容,决策者只能唯其马首是瞻。至于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新上项目能否盈利风险大小等因素不是优先考虑的内容。   从国企内部决策机制来看,由于缺乏对决策的制衡和对决策失误的追责,赞成上项目比反对上项目更容易获得支持,更能得到较多的利益和好处,这是企业内部扩张冲动的源动力。   第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   钢铁企业投资巨大,年销售额相当可观,是名副其实的缴税大户,全国依托钢铁企业成为钢城的城市不在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