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精选].doc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精选]

2006年第10期 (总第321期)EDUCATIONAL RESEARCH No.10,2006 General,No.321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 栗洪武郭向宁   [摘 要]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在中 央官学皆重视置“五经博士”———确定儒学为主要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通过这种方 式选拔读书人加入官僚集团中,从而使儒学尊崇地位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导思想文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学对传承社会主导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 作用。 [关键词] 儒学;中央官学;五经博士;尊崇儒术 [作者简介] 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向宁,陕西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西安 71006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是 “尊崇儒术”,更以儒学作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 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之后,中国封 建社会历朝历代在中央官学皆重视置“五经博 士”———确定儒学为主要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断 地通过这种方式选拔读书人加入官僚集团中,从 而使儒学的尊崇地位逐渐确立。可见,“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后人对封建社会儒 学尊崇地位逐渐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性的总结, 而不是对某个孤立、偶然事件的概括。 一、汉武帝“兴太学”,开始确立儒学的尊崇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 同伦”政策,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由于他 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没有制定出一套集伦 理道德、法律规范和学术思想于一体的文教政策 体系,所以很难真正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和社会的 长治久安。 汉朝立国之初,虽然重建了新的中央政权,但 真正的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统一还远远未能实 现。汉高、惠、文、景四位皇帝迫于建国初战乱暂 息、生民涂炭、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形势,推崇 “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之时,已是国力强 盛,人民殷实。武帝在继续推行景帝时的各项政 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充实了中 央的军事力量,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随着政治、 经济和军事大一统局面的初步形成,汉初所推行 的政策明显与武帝的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为了实 现大一统的政治目标,必须实现文教政策的根本 转变,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向武帝 建议,应该罢黜那些治申、商、韩、苏、张之言的贤 良。建元五年,朝廷又设置“五经博士”官职,以期 达到统一文教思想的政治目标。但掌握实权的窦 太皇太后崇尚“黄老之术”,因而推崇儒术受到了 来自窦太后等人的阻挠。《汉书》中记载:“婴、蚡 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 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藉。 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 —85—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绾等 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① 《史记》中对此也有记述:“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 矣,天下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 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②武帝六年,“及 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 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 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 矣。”③伴随着俱好儒术的窦婴、田蚡等的复出,才 正式开始了绌黄老、崇儒术的步伐。元光元年五 月,武帝又诏告天下,策问贤良,一百多位贤良文 士到朝廷参加对策,董仲舒则是其中的杰出者。 对此,《汉书·武帝纪》有详细的记载:“‘今朕获奉 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 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 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 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 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 孙弘等出焉。”④ 董仲舒习儒学,兼通五经,能讲会写,是一个 全能的人才和汉儒最全面、最杰出的代表。由于 董仲舒具有造诣精深的儒学思想与德高望众的学 术影响,所以在对武帝策问中表现出超群的政治 卓见和思想才华,在应诏的文士中名列第一,博得 了汉武帝的赏识。在对策中,他强调了“教化”的 重要性,提出“兴太学”、用儒学“以养士”的建议: “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 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 俗美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 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贤士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