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聚德[精选]

全聚德:百年炉火炼就中华美食名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的烤鸭可谓中华美食的代表,在北京,无论是全聚德前门店、和平门店,或者王府井店、奥运村店,民众排长队拿号等候就餐早已成为街头一景,众多外宾对全聚德烤鸭也赞誉有加。历经150年风雨沧桑,全聚德这块金字招牌 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辛与梦想,见证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曲折与荣耀。      从“德聚全”到“全聚德”      1834年,一场大水侵袭了河北冀州,十多岁的杨全仁迫于生计,只身来到北京打拼。   他最初靠给人打短工谋生,后来在前门外大街上摆了一个卖生鸡生鸭的小摊,两条长凳,一块案板,便是全部的家当。   每天天不亮,杨全仁起身从城郊购回活鸡活鸭,亲自宰杀后出售,几年下来,渐渐有了一些积蓄。收工回家的路上,杨全仁常路过京城当时最大的烤鸭店——便宜坊,他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开一家烤鸭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全仁等了近30年。1864年,前门外肉市胡同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鲜果铺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早就想扩大经营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盘下了铺底。   有了自己的店铺,该起个什么字号赢得好兆头呢?杨全仁特意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指点。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几圈,告诉杨全仁:这是一块宝地,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新楼,就能与旁边的井儿胡同构成八抬大轿的形状,这样东家就像坐上八抬大轿,生意定会红火。不过,此前的铺子背运,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改称“全聚德”,才能冲其霉运。   要坐上“八抬大轿”,以杨全仁当时的财力来说还是个梦。他只能先将“德聚全”倒过来,立“全聚德”为新字号。这正合了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杨全仁很快请人将“全聚德”制成金匾额挂在门楣上,从此涉足烤鸭经营。   “全聚德”匾额中“德”字为何少一横,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说杨全仁创业时,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人。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杨全仁有意请人少写一横,表示不能“心”上横一把“刀”,“德”字的笔画则代表人数。其实古代题字,历来有“简笔”的写法。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景德通宝”铜钱,“德”就没有“心”字上的一横,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其中的“德”字同样没有这一横。      聘请宫廷御厨生产“挂炉烤鸭”      全聚德开业时,遍布京城的烤鸭店多达几十家,几乎都是焖炉烤鸭,尤以便宜坊最为知名。焖炉烤鸭不见明火,鸭膛内灌入特制老汤,形成外烤内煮之势,外脆里嫩。杨全仁虽很羡慕便宜坊的技术,但他明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并非易事。为此,他决定借鉴宫廷挂炉烤猪的方法,研发挂炉烤鸭,独辟蹊径开辟一片“蓝海”。   自己宰鸭子有一手,烤鸭子却是外行,杨全仁只好物色合适的人选,东安门外金华馆负责烤鸭的孙师傅引起了他的注意。孙师傅曾在清宫御膳房任差,专管烤猪烤鸭。杨全仁与孙师傅结识后,常请他饮酒下棋,一起侃大山。随着交情的加深,孙师傅最终同意“跳槽”加盟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师傅,无异于间接掌握了清宫烤鸭的技术。全聚德挂炉烤鸭用枣木、梨木等果木做燃料,虽是明火,却没有烟,底火旺且燃烧时间长。鸭子入炉后,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使其周身受热均匀。这样烤出的鸭子外皮像绸布一样光洁,色呈枣红,吃起来皮脆、肉嫩、香酥。   当时京城的王公贵族吃完宴席后,流行用发面制成的荷叶饼沾去嘴边的油渍,然后把饼随手扔掉。杨全仁看到这种铺张浪费的情况后定下规矩:全聚德不做发面主食。他着手改进了烤鸭的吃法:用烫面荷叶饼卷好鸭肉进食,这一传统保留至今。   为了从源头保证烤鸭质量,杨全仁不惜亲自出马,挑着箩筐到护城河边的养鸭户那里选购鸭子。随着烤鸭销量日渐增多,全聚德后来设有“鸭局子”,专门养鸭子,形成了“前店后厂”、“前堂后厨”的生产格局。   在杨全仁的打理下,全聚德生意日渐兴隆,伙计增至30多人。为了圆坐上“八抬大轿”的梦,杨全仁决定给全聚德盖新楼。但第一层刚刚建好,杨全仁便于1890年离开了人世,家业交给了二儿子杨庆茂。      迎合军阀,民国时独占“鸭”头      1901年,全聚德终于在前门地区第一家盖起了二层小楼,食客因此誉之为“天下第一楼”。新楼大门外挂三块招牌,中间“全聚德”,左边“老炉铺”,右边“鸡鸭店”;大门旁挂有两块明亮的铜幌子,上面写着:“包办酒席,内有雅座”,“应时小卖,随意便酌”;二楼四周分布着13间雅座房间,每间雅座房间内摆放一张圆桌,10把椅子,有的房间还设有茶台或床。全聚德由当年的烤炉铺发展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饭店。   杨庆茂并不擅长经营,结果欠下一屁股债。民国初年,杨庆茂聘请山东人李子明负责主持全聚德具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