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掌握 儿童常见牙周组织疾病及粘膜病 一、萌出性龈炎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粘膜局部肿胀,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 原因 1)萌出时牙龈黏膜擦伤 2)萌出过程中的咬伤 3)萌出中感染导致 二、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凝乳状的假膜,有“雪口”之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菌:白色念珠菌,致病性念珠菌中最主要的一种革兰阳性菌。 白色念珠菌在婴儿的口腔中检 出率较高,出生后1个月的婴儿高达82%,出生后8个月降为60%。 易感染人群 新生儿、6个月以内的婴儿最易患此病。 获得 1、妊娠期间阴道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明显增高,分娩是使新生儿受感染的重要环节。 2、乳头或哺乳用具等感染白色念珠菌时,致婴儿的口腔粘膜发生感染。 3.婴儿缺乏维持真菌生态平衡的脊髓过氧化物酶,唾液分泌又少,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滋生。 临床表现 假膜型 感染好发于唇、舌、假、软腭与硬腭等粘膜,不及时治疗,假膜蔓延至咽喉部。 最初,受损粘膜充血、水肿,随后表面出现散在的凝乳状斑点,逐渐扩大而融合,色白微凸的片状假膜。 假膜由:纤维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构成,内含菌丛。 检查,假膜与粘膜粘连,强行剥离,露出粘膜的出血创面,重新假膜覆盖。 患儿全身反应多不明显,部分婴儿可稍有体温升高。拒食,啼哭不安较多见。 诊断 不难 作涂片法检查,取少许假膜置于载玻片加1滴10%氢氧化钾,盖玻片压薄,镜检细菌丝及孢子,确认真菌。要确诊白色念珠菌,必须培养断定。 治疗 1-2%碳酸氢纳溶液,轻擦,2-3小时1次。 局部涂制霉菌素混悬液 重症患儿 口服克霉唑20-60mg/(kg.d)分3次服。 药物治疗同时 口腔卫生,食具消毒。 三、坏死性龈口炎 Necrotizing gingivitis-坏死性龈炎 Necrotizing stomatitis-坏死性口炎 (少见) 此病从不发生在牙齿尚未萌出的婴儿。 『病因 发病机制』 革兰阳性的梭性杆菌 革兰阴性的奋森螺旋体 两者共生于口腔内的牙间隙、牙龈沟及牙周袋内。 『临床表现』 1、坏死性龈炎:口内腐败性恶臭。 晨起时患儿留在口角或枕褥血性唾液。 损害见于牙龈缘,尤其前牙龈缘。 坏死沿龈缘、龈乳头蔓延,向牙周膜、牙槽嵴扩展,牙龈正常形态消失,似被刀切平后的缺损。同时牙周炎的症状 急性、坏死和溃疡的特点,又有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之称。 (acute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2、坏疽性口炎:除了梭形杆菌和奋森螺旋体外,合并感染产气荚膜杆菌与化脓菌,口腔粘膜软组织加速坏死崩解,形成坏疽。 面颊坏疽及走马疳之称。 坏疽多见于口角及面颊部。 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或全身衰竭。病情恶化,死亡。 局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脱落、牙槽骨或颌骨部分缺损。 『诊断』 临床表现 作涂片法检查 治疗 氧化剂 1.5%-3.0%过氧化氢溶液含漱 杀菌剂 甲硝唑 抗生素 四、疱疹性口炎 Herpetic stomatitis:急性感染性炎症,多发生于6岁前的儿童,特别出生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病因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口腔周围与颜面部皮肤等部位的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 I)感染所致。 HSV II,损害多发生于生殖器、子宫颈及其邻近部位的皮肤。 临床表现 患儿常有与疱疹患者接触史,潜伏期约为1周,儿童发病急骤。 疱疹可发生于口腔粘膜角化程度不等的任何部位,唇、颊、舌、牙龈与上腭等处。 疱壁薄,易破裂,临床见溃疡。 临床症状一般在7-14日逐渐消失。不留瘢痕。 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基病毒A4。 手-足-口病:柯萨基病A16。皮肤粘膜病。好发秋季。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秋季,前驱症状为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及口腔黏膜发生散在的水疱、丘疹或斑疹。 斑疹四周红晕,无明显压痛,中央有小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 * * 牙周组织疾病及常见粘膜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docx VIP
- 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VIP
- 中国脑梗死静脉溶栓指南2024.docx VIP
- 医院门诊挂号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8页).docx VIP
- 4《最后一片叶子》课件(共35张 PPT)高教版(2025)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pdf
- (高清版)DB52∕T 1696-2022 口腔综合治疗台用水卫生管理规范.pdf VIP
- 《山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25-2030年)》全文及解读.docx
- 2011-65-EU指令(新版RoHS指令中文版).docx VIP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计划.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