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讲稿.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普讲稿

导“波普”(pop)这个词来自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存在的物体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价值的蕴意,以传导给观众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势。波普艺术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1957年,由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作了“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能大批量生产”的定语。波普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1922 – 2011) 出生于英国皮姆利科,作品风格曾受到“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影响。小学毕业后,汉密尔顿便开始从事广告工作,并在多所艺术学校的夜校就读。此后,汉密尔顿长期教授设计课,使他格外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其绘画生涯产生重要影响。汉密尔顿奠定了波普艺术的创作方法,即通过直接挪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用印刷拼贴是他最常用的创作方式。汉密尔顿的艺术观,体现出上世纪50年代伦敦和纽约年轻画家寻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理查德·汉密尔顿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杜尚的学生,英国最具有影响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艺术特点:1、通俗的表现内容。2、具象形和符号的拼贴。3、新材料和新形式的应用。汉密尔顿代表作: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美好?后来被视为全世界第一幅“波普经典”。从《妇女之家》、《生活》、《商业周刊》等时尚杂志和广告册页中剪裁下形象元素,然后拼贴成了一副26厘米乘以24.8厘米的小画,用于展览目录和海报的“平面设计”。画面上是一个复式结构的公寓楼内景,有一个肌肉壮硕、健美明星样的男子,有一个搔首弄姿、袒胸露乳的女子,还有一个使用新式吸尘器的女佣。墙上贴着的是一本书的海报《年轻的罗曼司》,电视屏幕上是明星的面部特写,沙发上摊着一张报纸,地上放着磁带式录音机,灯罩上有福特汽车的标志,茶几上有一大盒火腿罐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是电影《爵士歌手》里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最有趣的地方是男子手里握着一样东西,初看是网球拍,实则是棒棒糖,上面有三个字母“POP”,后来成为“波普”的词源,它既是“通俗”(Popular)一词的前三个字母,也是“棒棒糖”(Lollipop)一词的后三个字母,颇能体现“波普”的多面性、游戏性和反讽性。从内容上说,对“消费社会”有深入研究的哲学家鲍德里亚曾指出,消费社会实质上是对符号的消费,而汉密尔顿这幅画浓缩了消费社会里大众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种种物质符号。从方法上说,“拼贴”(Collage)是一种截取片段加以重新整合的后现代主义常用技巧,追求的是多种要素和现成品的积极融合、是断裂美学与前卫的激情相得益彰。正是因此,美术史家罗伯特?休斯在《新艺术的震撼》里,将这幅画视作“稍后波普艺术的所有主要源泉”。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开山之功、功不可没。汉密尔顿也涉足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创作媒介包括拼贴、照相、绘画、版画、雕塑和印刷。汉密尔顿----《这就是明天》汉密尔顿----《朝向男性服饰未来趋势的定义》汉密尔顿----《我的玛丽莲梦露》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可乐樽》、《车祸》、《电椅》。不论是一卷厕纸或一个厕板,只要盖上他的印章,随即便时髦起来!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沃霍尔的绘画中常出现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套印不准的粗糙影像,让人像看电视一闪尔过,而不是欣赏绘画般仔细观看。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沃霍尔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打破了手工艺品与批量生产、达达艺术和极少艺术、绘画与摄影、画布与胶卷的界

文档评论(0)

shit0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