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京剧《柳荫记》.doc
浅谈京剧《柳荫记》
戏曲艺术是包含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结合。以声腔与音乐体系为结构特点,通过演员表演直接感染与冲击观众的内心情感。戏曲的唱腔、节奏密切联系于表演的本身,两者既相互制约、关联又可独立表现。唱腔是戏曲艺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主要手段,从精确表达唱词的含意,揭示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波动,突出人物性格的基本点出发,配合相适应的优美曲调来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练发展,传统戏曲的声腔被提炼概括为“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就是以“唱字”为基础,在唱腔中结合主要的音型进行戏曲的声乐表达。演员行腔时首先以吐字为前提,把语言摆在首位。如果只有行腔没有唱字,那么我国的戏曲艺术也只能是虚无缥缈、难以发展的。只有语言的升华,音乐性的加强,才能更好地保持戏曲艺术的魅力,更好地与观众交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以情发声、以声助情的表演方式才是戏曲表演艺术最根本的艺术法则。
京剧《柳荫记》“访友”一场中,梁山伯在唱完小【导板】后人物呈现出无力的状态,借力于桌子站起走到台口。【散板】“晴空霹雳响一声,冷水浇头怀抱冰”,唱这句时人物已恢复了清醒,声音可以放大,“冷水”的“冷”字为体现唱法的轻巧和细腻,可念做len音。当唱腔行至“怀抱冰”时节奏逐渐变慢,声音再次归入鼻腔并略带哭腔,悲痛、抽泣地念出“贤弟,贤弟”。我们知道,在戏曲舞台上,经常会在唱腔中加入简短的念白,这样会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
【反西皮散板】是这一大段唱腔中的重点,主要表现了人物从悲伤逐渐演变成悲痛的责怨过程。唱词中还对祝父指责,“只顾马家连理并”,以唱字为主,声腔为辅,给观众一种既有感情又清晰讲述的过程。这一段唱腔在行腔中多运用了“间接停顿”,比如“全不念弟兄的情爱海样深”的“情爱”二字之间的行腔,就带有“间接停顿”,但并不是所谓的气口,而是音断气不断、情不断,更好地表达出人物愤懑的状态。
之后所进行的唱腔三个“怨”字,每个“怨”字运用的情感都不同,而唱法也不一样。“一怨”的情感最为强烈,对祝父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恨之入骨,在唱腔上“一要怨你爹爹心太狠”,字字真切,行腔直接,吐字干净利落,特别是“爹爹”和“狠”字,尤为突出人物“哀怨”的情感。“二要怨月老做事不公平”,当唱腔行至“二要怨”时,字一出口钢筋有力,但一出口就要收住音,情感、动作也顿时停住,然后慢慢地以字带出后面的腔,以字运腔。“三怨”的唱腔与“一怨”的唱法、情感截然相反,表现出梁山伯内心的苦闷,她虽不想埋怨祝英台,但那又违背了现在自己的内心意愿,所以唱法、吐字上要阴沉,音量渐减,略有颤动。在“比目鱼被猛浪分”的这段唱词中,可以说悲伤的情感已到顶点,“分”字又运用了带哭头的长拖音,更能够表达人物此时此刻悲伤欲绝。
这一大段唱腔,没有太多的形体动作,只有内心剧烈的波动,唱腔布局、主次强弱、轻重缓急,没有花哨的耍腔,把声腔口语化,表达了人物悲苦无奈、忧虑万分的内心,增强了艺术的渲染力。这段唱腔中的旋律是随着情感的变化高低起伏,如高音6和低音7之间的音高变化悬殊,这种极大的声腔落差能更好地贴近人物的内心情感,辅助和引导演员的情感表达,达到人物情感悲与喜之间的融合。
在大段反西皮唱腔宣泄过后,紧接而来的是【二黄散板】抒发梁山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悲痛欲绝的心情。缓缓走出来的梁山伯开始了恋恋不舍的辞别,这时演员需要的不是激情的表演,而是情绪更加低沉,面部表情不加任何修饰,一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般的沉闷,只剩下仅存的对祝英台的留恋。这段【二黄散板】运用了梁祝二人一人一句的演唱形式,唱词中“藕断丝不断,银河隔断牛女星”形容二人情感的相互牵绊。在唱腔的运行中,每句的尾音都进入琴的小过门中,琴与声结合密切渲染气氛。当唱段接近终结时,梁山伯低头不语,钟声三响送下祝英台,此时梁山伯低头连声呼唤了三声祝英台,不见回应后猛然回头追至上场门,最后一次哭泣着叫喊祝英台,唱出“闻言语痛心怀”,此时的情绪一下被猛然的激发,使出最后的力气唱完这句,行腔运用了“嘎调”式的唱法,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的抽搐,但尾音的收住声音要滑入轻微、低沉平和中,表现出激烈的生离死别后的内心沉寂。最后一句“何日再见祝英台”的“祝英台”三个字吐出时声音变得哽咽,在吐字清楚的基础上。
腔随着气息的消失而停止,眼神缥缈望向远方,随着行腔渐渐变弱后,眼神呆滞缓缓地落下,口吐鲜血,由书童四九搀扶跌跌撞撞地走下场。
《柳荫记》剧目中的第七场“访友”是一场既不温又不火的文戏,正因为这样才是演员最难掌握和操控的,只注重表演而忽略唱腔则有肉无骨,反之,只注重唱腔,虽然“圆”,但无肉露骨。在戏曲表演中,不管是从音乐、表演,还是唱腔、吐字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节奏。我们常说的“旋律是灵魂,节奏是骨骼”,在这场戏中体现得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