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白蛇故事的情化过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白蛇故事的情化过程.

略论白蛇故事的情化过程 陈宪良 摘 要: 蛇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白蛇故事的发展演变更是悠长而深远。从神话到传说,经由历代文人及戏曲家的不断加工改编,白蛇传经历了一个从降妖故事到爱情传说的转变过程,塑造了一个至情至美、刚正善良的白娘子形象,加之与民俗风物的完美结合,不仅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传说经典,也是戏曲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其前后主旨的转变积淀着浓重的悲剧意识和高扬的悲剧精神,更饱含着“情化”的主旨,从而在民间文化中独具魅力。 关键词:白蛇传,情化,悲剧,魅力 《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中一部美丽的神话悲剧,起源悠远,内涵丰富,极具文化价值,被人们视为“中国最凄美浪漫的古典爱情故事”。在不断的演绎过程中,借助于民间文学的传播,又依附于传统风俗的活动载体,以及与风物美景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等的完美结合,《白蛇传》便有了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魅力。人蛇奇缘的爱情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抹亮丽的风景。千百年来,人们从它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中一直信守着美好的遐想,寄托着无尽的情愫、愿望,并通过审美的角度,潜移默化地感知与接受着人间是非、喜恶、爱憎乃至情恋等方面的传统教育。 一 白蛇传的文化渊源 文艺是现实的镜子,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了大浪淘沙的洗礼。白蛇故事这一人蛇之恋的经典传说是在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中孕育而成的,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追溯白蛇故事的文化渊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白蛇故事的神话根源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物,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意识形态,对民间文化有着天然的影响意义,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最悠久古老,最顽强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所在。”它蕴含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凝定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根基,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于民族精神中,浸透其间,从而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容易为最广大的民众接受,也容易引起民族间的对话。神话的精神遗存中包含文明的内在规律,通过它人们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日益繁复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现象。尼采说:“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传说不等于神话,传说中包含了更多的民间性因素,但传说往往源于神话,《白蛇传》则是集神话、传说于一身,也便有了其独特的魅力。 蛇作为一种神秘动物,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举世公认的典型意象,把蛇作为神的象征乃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上古时期,我国乃至世界都存在着极为普遍的图腾崇拜,逐渐形成一种自律的集体无意识,影响着后世传说。图腾崇拜是原始先民将某种动植物或是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祖先或是庇护神而加以膜拜。蛇,性阴柔,毒性强,形体纤细,能飞快地爬行,适应力强,能“蜕皮再生,起死回生”,又常常在无意间伤人。蛇的本字是“它”,伤害之意。《说文解字》中对“它”的解释是“它,虫也。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可见蛇原是与危险联系在一起的。对蛇的崇拜源自对蛇的恐惧,人们企图消除与蛇的对立,与之建立感应关系,于是在恐惧之中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正如郑振铎在《民俗学浅说》中说“对蛇的崇敬,为恐惧所养育着”。人们奉蛇为神,并期盼得到它的庇护,这便使蛇有了复杂的象征,处在正邪之间。 在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蛇扮演着各种角色广泛地出现在神话中。希腊神话中有头上盘着毒蛇的女怪戈尔工,印度的保护神毗湿则躺在巨蛇身上。女娲,传说是我国上古神话中最伟大的一位女神,她的功绩颇多:创造万物、造人、创神、补天,还是媒神和音乐神,可以说是中国的神圣女神、先祖之母,人们对其无穷智慧和神奇创造的肯定正是对女性的肯定。有记载说女娲是“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三皇”之一伏羲,是主管东方的天帝,传说伏羲更是感蛇而生。女娲和伏羲二神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而这二神都是人首蛇身,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首蛇身。”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曹植《女娲画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除此之外,《山海经》中也不乏众多蛇神,《山海经第七·海外西经》:“珂案:古天神多为人面蛇身,举其著者,如伏羲、女娲、共工、相柳、贰负等是也;或龙头人身:如雷神、烛龙、鼓等是也。”。神话即原型,十分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培育《白蛇传》必不可少的土壤。《白蛇传》的主角是白娘子,她是蛇女化身,同时还承传了神话人物的神性,如她能呼风唤雨,施展种种法力。女娲的神话时代已经结束,但人们从这个形象中似乎还感受着诸神的崇高、亲切,并不断激发着再创造的灵感,对白蛇形象进行着加工创造。 中国神学体系强调天人感应,蛇以其神圣和诡异作为一种符瑞系统向人间传达着祥瑞灾异。很多传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