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事迹申报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支书事迹申报材料

村支书事迹申报材料 扎根农村领头雁? 为民甘为孺子牛 “扎实苦干、热心公道、敢想敢干、仗义执言”——这是干部群众对董家岭村支书李田利的评价。现年43岁的他曾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党员,他所带领的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的执着、干练、拼命、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令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毫不吝惜地对他竖起大拇指,正是他带帮助村民建立了董岭核桃专业合作社,也是他带领群众硬化了近10公里的村级公路,还是他带领着村民开始走上了富足安乐的康庄大道;正是因为他使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董岭硕果累累 董家岭村,地处秦岭北麋环山路边的丘陵地段,距县城10公里,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没水、没电、没公路,全村178户702人都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吃的是土豆臻子大白菜,住的是窑洞土木矮平房,冬寒夏热,每一户村民都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李田利感慨万千,至今他都不明白那段举步维艰的岁月是怎样度过的。当时村里水没接、路没通,脚踩黄泥背朝天,三岁的娃娃上的人生第一课就是怎么驼水“苦啊……苦啊……”这是那时的艰苦生活给李田利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1996年,年仅25岁的李田利放弃了在**煤矿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蓝田县小寨乡董家岭村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当时的董家岭村还是经常被上级点名批评的后进村,“我们也算是在县里小有名气了……”,李田利尴尬的笑了。面对这种状况,他努力查找制约董家岭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迅速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凝聚全村内外乡亲的力量,克服困难,共谋发展。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董家岭村发生率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整洁,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们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李田利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在2004年,年仅33岁的李田利在村民的拥护下,顺利当选了人大代表。 现如今,一条条宽阔干净的水泥路蜿蜒进组入户,一幢幢在新农村建设中修建的独门独院在青山绿树中错落有致,核桃产业示范园铺展在广袤的沃野上,,一张张堆满幸福的笑脸诠释出内心的无比喜悦…… 胆大心细为百姓谋利谋福 李田利至今还记得,在他当选村支书兼主任后,面对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工作如何下手,如何让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这里交通闭塞,羊肠小道,常年坑坑洼洼,虽然前几年进行过修填,仍不如人意,给村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李田利意识到这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从那以后,向这个阻碍群众致富的拦路虎开刀成为他的工作重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田利明白了自身能力毕竟有限,只有依靠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于是,他以着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的为契机,带领村民上争取下动员,终于争取到村道硬化的规划项目并且上级给予拨款,但是细细算来政府的资金拨款并不够道路建设,那所差资金怎么办?他立即组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全村自行集资。想要填补资金上的缺口,谈何容易。不仅如此,还要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村路硬化任务。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李田利并没有退缩和动摇。“路要修,把筹资”,体谅到国家的难处,他主张还是要靠村民共同努力筹措工程款。在他的主持下,先从在户人口收起,在收款的一个月时间里,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无数次往返乡上和几个水泥厂联系引进水泥。每天组织一班人起早摸黑,走村串户,都顾不得多抽出时间照顾生病的年迈的父亲,一心扑在筹资上,妻子曾埋怨说:“你就住外面别回来了”。李田利总是陪着笑脸解释,当干部不为村民办实事就不算一个好干部。通过他的努力,工程款终于如期到位了。但是董家岭村前后都是山沟,每逢汛期,河水上涨,群众行路极为不便,本能够休息的李田利,此时,又跑到乡上争取到了援助的水泥,村上自采砂石,混合砌成3公里河堤,确保了群众安全度汛。 村道的硬化看起来是一道简单的工作程序,一般发包以后,作为村干部至少可以松口气,但工程质量,水泥沙浆的配比,硬化后的养护等无一不要为之操心。李田利一班人马,为确保工程质量,更是夜以继日投入工作,身体也瘦得不像人样。一次李田利感冒发烧,仍然戴着斗笠,穿着雨靴,还坚持每天实地查看,巡视检查,群众无不被他的工作热忱所感动,一些群众无不感慨地说:“只要李田利在,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李田利心里明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那就是改善村民用电状况。2010年李田利带领村干部多方努力,苦战两个月解决了全村的用电问题,完成电网改造工程,新增160千伏变压器一台,给村民带来了光明。 从小生长在董家岭村的李田利以及村干部,他们最了解村里最需要什么,最理解乡亲们的呼声。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为了使全村村民吃到干净的自来水,他寻求乡、县的支持,村民投工投劳,在沟底进行架水,修建了一口水井。

文档评论(0)

yaoyaob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