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诗词格律教程..docx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明诗词格律教程.

简明诗词格律教程------------------------------------------------------------------------------------------------------------------------------------------------------目录:半小时学会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常识? (代前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王力?诗律? 王力词律? 王力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王力诗律浅说? 方舟子词类专集? 施蛰存白香词谱? 清代·舒梦兰108部平水韵词韵简编? 龙榆生---------------------------------------------------------------------------------许多不懂诗词格律的朋友总以为格律很复杂,视作畏途。有人在写教科书时也将格律写得艰深古奥,令人退避三舍。其实学格律诗并不难,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只要用心,半小时即可掌握。兹简要说明之。  先说平仄  众所周知,字的声调有平仄之分,按现代汉语音韵的划分来看,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古代又有入声字,入声也为仄。如“衣”、“移”为平声,“倚”、“意”为仄声,“一”为入声字,属仄韵。  入声字都是一些发音较急促的字,如“急”、“竹”、“族”、“逐”、“读”、“俗”、“出”、“觉”、“局”、“节”、“舌”、“石”、“敌”、“乏”、“得”、“识”、“国”等。  入声字有许多衍化成现代汉语的平声,但在格律诗中应用作仄声。这是最令当代写格律诗的人头疼的事。不过,这样的入声字数量有限,常用的也就几十个,掌握并不难。  格律诗多见七言与五言,分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长诗通篇用律诗句式者称为排律,六言诗较少见。  学格律诗,只要弄懂七律即可,其余可依次类推。  七言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一句共七个字,第七个字或押韵或不押韵,押韵为平,不押韵为仄。第一、三、五字可不用管,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要求较严,平仄分明。其中有规律可供掌握。  兹以鲁迅一首七律为例看其规律: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平仄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元按:何为粘,如何粘?】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其中“过”可平可仄,“一”为入声,属仄)  两句为一联,首联中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如果第一句押韵,则为平;第二句必须押韵,平;之后是隔句押韵。押韵字为平,不押韵为仄。  去掉可平可仄的第一、三、五字,和平仄已定的第七字,剩下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如下:  平仄平  仄平仄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  仄平仄  仄平仄  平仄平  这样一看,平仄的规律就很明显了。  第一个特点是每句中总是两平夹一仄或两仄夹一平,这叫相间;  第二个特点是每联总是平仄相对,上联是平仄平,下联必为仄平仄;或上联为仄平仄,下联必为平仄平。这叫相对。  第三个特点是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同,这叫相粘。  如果你打算写首七律,决定第一句押韵,只要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定了,那么整首诗的平仄便可依次类推。  当然,所谓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不论,要避免“孤平”(一句中只有一字为平)、三连平、三连仄(每句后三字全平或全仄)等诗病。当然,对于当代人来说,只要大体上掌握一下格律就可以了,有了好句子,出律也是可以的。偶尔一句出律可以,但每句都不合格律,只能说明作者对格律一窍不通。  七律弄懂了,五律就容易了。将七律的头两字去掉,便是五律的格律。  七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七绝的格律;五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五绝的格律。  再说对仗  对仗可以体现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对联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七律、五律一般要求中间两联是对仗句。  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严格说来,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人名(地名)对人名(地名)……  对仗的学问较深,有工对、流水对、别义相对、本句自对、隔句相对等等。对仗的水平,代表了诗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三说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不仅反应了唐人的用韵准则,也成了后世诗人的用韵规范。  《平水韵》分上平声、下平声两部分:  上平声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