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原生动物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学-原生动物解读

* * * * * * * * * * * * * hao * * * * * * * * * * * * * * * * * * * 鼻衄n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污水的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物理法、化学法使污染物降解;加Cl消毒排放 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再用生物法去除有机污染物 三级处理:二级处理后的N、P、病原微生物、矿物质等,再用物理、化学或土地处理系统等方法 原生动物的作用 1.→污水→沉淀池→无氧硝化池→ 滤池→ 原生动物种类:纤毛虫115种、植鞭虫35种、动鞭虫30种、根足虫29种、辐足虫7种… 2.→污水→沉淀池→通气池→沉淀池→ 原生动物种类(活性污泥中):纤毛虫160种、植鞭虫20种、动鞭虫16种、根足虫23种、辐足虫6种… 机理:原生动物分泌粘多糖与悬浮颗粒形成絮状沉淀 原生动物体内的神经肽 1975年首次从猪脑中分离出2种神经肽,后又发现多种神经肽与动物的疼痛、温度感受、睡眠、记忆、情绪等有关 1992年从棘尾虫中至少发现6种神经肽 从原生动物中发现神经肽的意义: 1 揭示了由神经肽进化到神经系统 2 证实动物的进化路线,为低等单细胞 动物的进化提供新标准 3 可通过原生动物获取昂贵的药物神经肽 小结: 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伸缩泡、胞口、胞咽、鞭毛、眼点、胞肛等;具鞭毛(或纤毛)和变形两种运动形式。水分调节和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没有专门的胞器进行呼吸,气体的交换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完成;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3种类型;生殖分为无性生殖(二裂生殖、复分裂生殖、质裂和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两类;主要类群有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 * * 从生理功能上看,原生动物的这个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能完成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生命机能,例如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这些机能由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执行。所以不同的细胞器在机能上相当于多细胞动物体内的器官及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疟疾 病源: 疟原虫 传播媒介: 疟蚊 宿主:脊椎动物门,如鸟类,高等灵长类 地理传播: 1.源于非洲,随人类传播至地中海沿岸,美索 不达米亚平原,印度半岛,东南亚 2.美洲的间日疟及三日疟可能源于东南亚的 跨太平洋航行 3.热带疟可能源自非洲的黑奴交易 严重性 世上, 每30秒有一个孩子死于疟疾 在非洲, 每天有2700个孩子死于疟疾 每年, 约一至三百万人死于疟疾 全球普遍疾病, 每年三至五亿病例 在非洲, 30%就诊者是疟疾患者 全球40%人口身处疫区 人类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 v. 热带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 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 m. 卵型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 o. 发现历史 1880,法国军医Laveran 在疟疾患者血液中发现疟原虫 1891,Romanowsky 发展疟原虫血片染色法 ( Gimsa stain ) 1894,英国人 Manson 提出疟疾的蚊媒介学說 1898,英国人 Ross 在印度时,首先在家蚊 ( C. fatigans ) 体內发现鸟类疟原虫的生活史, 之后在西非于疟蚊 ( A. gambiae; A. funestus ) 体內发现人类疟原虫的生活史 发现历史 1935, 英国人 Huff Bloom 等发现鸟类疟原虫在未进入红血球前有一段組织內 ( 肝脏 ) 发育期 1948 1949, 英国人 Shott Garnham 对间日疟原虫及热带疟原虫证实有红血球外发育期 1959, 英国人 Bray 对三日疟原虫证实有红血球外发育期 疟原虫的感染传播 由雌疟蚊传染 已知420种疟蚊中, 70种可以传播人类的疟疾, 其中约有40种为主要的人类疟媒蚊 当一血液中含有疟原虫的“有性生殖母体” ( gametocyte ) 的疟疾患者遭雌疟蚊叮咬时, 該蚊即受到疟原虫感染 在雌疟蚊体內 Gametocyte 发育形成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 又称为动合子 动合子进入胃壁, 发育成卵囊 卵囊进行細胞分裂产生並释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