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小吃.ppt解读
又名豆面糕 《燕都小食品杂咏》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 ‘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燕都小食品杂咏》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艾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钫》说: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艾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艾窝窝”。 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 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 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 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 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 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 40克一个的小剂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 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蛤蟆吐蜜 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 驴打滚儿 艾窝窝 糖卷果 姜丝排叉 糖耳朵 面茶 馓子麻花 萨其玛 焦圈 糖火烧 豌豆黄 豆馅烧饼 奶油炸糕 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燕京岁时记》中写道:“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状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 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 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 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