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工五--杂病解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圣心源 卷五杂病解上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譬如水火①,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②。 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纵身若松柏,未必后雕,况资如蒲柳,动辄零谢,申之以杂病之侵凌,益之以群工之毒药,真轻尘之栖弱草,朝露之落薤上矣。 痛昔亲从凋亡,手足伤毁,荒草颓坟,烟笼雾锁。感念存殁,情何可言,作杂病解。 杂 病 解 上 鼓 胀 根 原 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溢于上,是为水胀。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下焦水盛,故如川渎之注泻。而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沤。 气之化水,由于肺胃,水之化气,由于肝脾。肺胃右降则阴生,故清凉而化水,气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则阳生,故温暖而化气,水不化气者,肝脾之不升也。气不化水,则左陷于下而为气鼓,水不化气,则右逆于上而为水胀。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昌邑黄元御坤载著湿土不运,则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气 鼓 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气之根也。气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是气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木性善达,其发达而不郁者,水温土燥而阳升也。水寒土湿,脾阳下陷,肝木不达,抑遏而克脾土。肝脾郁迫而不升运,是以凝滞而为胀满。肝气不达,郁而生热,传于脾土。脾土受之,以其湿热,传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势固然也。土燥则木达而水清,土湿则气滞不能生水,木郁不能泄水,故水道不利,加之以热,故淋涩而黄赤。 脾土既陷,胃土必逆。脾陷则肝木下郁,胃逆则胆火上郁。其下热者,肝木之不升也,其上热者,胆火之不降也。病本则属湿寒,而病标则为湿热,宣泻湿而行郁,补脾阳而达木气,清利膀胱之郁热也。 桂枝姜砂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栈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炙 砂仁一钱,炒,研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浆一汤匙,温服。 膀胱湿热,小便红涩者,加栀子清之。脾肺湿旺,化生郁浊,腐败胶黏,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行其痰饮。在下则泻利而出,在上则呕吐而出。去其菀陈,然后调之。续随子仁,最下痰饮,用白者十数粒,研。 ① 火原作“木”,据集成本改。 ②百虑“虑”,《释名》:“虑,旅也。旅,众也。”百虑”。众多也。黄元御医学全书碎,去油,服之痰水即下。 瓜蒂散 瓜蒂二十个,研赤小豆三钱,研香豉三钱研 热水一杯,煮香豉,令浓,去渣,调二末温服。取吐下为度。病重人虚者,不可服此,当用葶苈散。 水 胀 水从下升,而推原其本,实自上降,离中之阴,水之根也。水降于肺胃,肺胃右转,清凉而化浊阴,是水降于气分也。肺胃不降,阳分之水淫泆而上逆,故脐以上肿。金性喜敛,其收敛而不郁者,阳明胃土之降也。土湿胃逆,肺无降路,阳分之水,不得下行,阴分之水,反得上泛。水入于肺,宗气隔碍,则为喘满。水入于经,卫气壅阻,则为肿胀。 水生于肺而统于肾,藏于膀胱而泄于肝。肾与膀胱之腑,相为表里。 饮入于胃,脾阳蒸动,化为雾气,而上归于肺。肺金清肃,雾气洒扬,充灌于经络,熏泽于皮肤,氤氲郁霭,化为雨露。及乎中焦以下,则注集滂沛,势如江汉矣。 膀胱者,水之壑也。肺气化水,传于膀胱,肝气疏泄,水窍清通,是以肿胀不作。膀胱之窍,清则开而热则闭。《灵枢》: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祸。其虚而遗溺者,相火之下虚也,其实而闭癃者,非相火之下实也。以肾主蛰藏,肾气能藏,则相火秘固而膀胱清,肾气不藏,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相火蛰脏,膀胱清利,是谓之实,膀胱之热者,相火泄于肾脏而陷于膀胱也。 相火藏于肾水,原不泄露,其泄而不藏者,过在乙木。木性疏泄,疏泄之令畅,则但能泄水而不至泄火。水寒土湿,生气郁遏,疏泄之令不行,而愈欲疏泄,故相火不得秘藏,泄而不通,故水道不能清利。 相火之陷,其原在肝,肝气之陷,其原在脾。肝脾郁陷,合相火而生下热,传于己土,己土以其湿热传于膀胱,是以淋涩而赤黄也。 膀胱闭癃,水不归壑,故逆行于胸腹,浸淫于经络,而肿胀作焉。水热穴论: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皆积水也。故水病下为腑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