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病(胃工食管反流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嗳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 本诊疗方案适用于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一、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绿萼梅6;嗳气频,加代赭石先煎9沉香3;脘腹胀满,加枳壳9厚朴9香橼皮9 中成药 每日3次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红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加减。半夏9黄连6黄芩9干姜9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9炒白术15炮姜9。中成药: 每日3次每日3次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生姜6;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 炒扁豆9; 中成药: 每日3次。 (2)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3)操作流程: ①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进行治疗前评估,经络诊查,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身体极度消耗者、恶病质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白血病皮肤易过敏者、易起泡、发红者孕妇的下腹部及乳部患者心或肾或呼吸功能衰竭者不宜拔罐。经络诊查准备材料:玻璃罐根据部位选择型号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棉花球一瓶一新毛巾一条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燃着,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扣住在皮肤上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10分钟老人和小儿留罐时间可缩短。起罐时,若罐吸附力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一般先用手夹住火罐,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使进入罐内,即可使罐内负压消失,将罐取下。 5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