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中频电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疗法--中频电要点

中频电疗法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及音乐电疗法等。 中频电流的特点 1.无电解作用  中频电流是一种正弦交流电。由于是交流电,作用时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生电解作用,所以使用时操作简单,电极一般是铅板和一层绒布。 2.降低组织阻,增加作用深度  机体组织相当于一个小电容器,对交流电显示的容抗,可用XC=1/2πfc表示,从式中可知,f越高则XC越小。因此,中频电流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  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由于哺乳动物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频率不能大于1KHz,为此将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为低频电流。而中频电流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已不能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中频电对神经肌肉刺激的特点  中频电流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引起的是一种舒适的振动感(大强度时者有不适的束缚感),这种刺激不会引起痛纤维的兴奋。因此中频电流作用时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地收缩,但不致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目前认为,低频感应电流只能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而中频交流电(尤其频率为6000Hz者)仍有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有人提出6000~8000Hz的中频电流作用时,肌肉收缩阈与痛阈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即在此频率内,使肌肉发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 5.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生理学特点  幅度恒定的中频电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它由于幅度无变化易为人体所适应,目前临床上已用低频(0~150Hz)电流调制中频电流,使中频电流的幅度随低频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这种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且由于其波形、波幅、频率、调幅度的不断变化,人体不易适应。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电流有干扰电流和调制中频电流,经过整流的脉冲中频电又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1~10Hz    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25~50Hz   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100Hz      可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对感觉神经   50Hz     震颤感明显   100Hz     止痛   对血管   1~20Hz    提高血管张力   50~100Hz   扩张血管   对植物神经   4~10Hz    兴奋交感神经   20~40Hz   兴奋迷走神经   100~150Hz  抑制交感神经 干扰电流疗法 (Interference electrotherapy) 干扰电流(又名交叉电流)疗法,是将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场,如图,在深部组织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电流,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干扰电流疗法的特点 1.是频率为4000±100Hz的正弦电流。治疗时用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率交流电(一路频率固定4000Hz,另一路为4000±100Hz,其频率可每15秒变动一次,变动范围可调)交叉地输入人体,在机体深部产生一个差频电流。 2.在电极下输入时是中频,交叉干扰后就将得0~100Hz的低频,这种低频不是外界输入,而是内部产生的,且还含有中频的成份。这种深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频电刺激克服了低频电流不能深入组织内部的缺陷,且可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这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它兼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3.无电解作用,电极可简化,操作较简便。 干扰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干扰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50Hz固定差频的干扰电流作用20分钟后即可有显著的变化,皮肤温度可平均升高2℃。当用于干扰电流作用颈、腰交感神经节处,可引起相应的肢体皮肤温度升高,血循环加强。因此,干扰电流作用,可加快对渗出、水肿和血肿的吸收。一般治疗2~3次消退已很明显,6~8次常可消失。 (二)镇痛作用 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亦较明显,100Hz固定差频及0~100Hz或90-100Hz变动频的干扰电流作用20分钟后,皮肤痛阈明显上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三)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有刺激作用。人体易于耐受,可应用较大的电流,且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亦大,故用于周围神经损伤较低频电三角波优越。 (四)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能在机体深部组织组织产生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