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代燕国考
周代燕国考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5 【原刊页号】60-74 【分 类 号】K21 类 名】先秦、秦汉史 199701 【 作 者】曲英杰 ???? 一、召公建@①????周初召公受封,立国为燕。由铜器铭文可知,其本称@①(或加“邑”旁作“郾”)。《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shì@②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国都所在,旧无确指。近些年来,在北京西南房山区琉璃河镇北董家林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古城址,并在此古城址东南黄土坡一带发现有大面积的燕国墓地,出土多件带有“@①侯”铭文的青铜礼器和兵器等[②a]。其1193号大墓所出克léi@③、克hé@④诸器铭文曰:“王曰:太保,唯乃明乃鬯,享于乃辟。余大对乃享,命克侯于@①,事羌、@⑤、揸、@⑥、驭、微。克宅@①,纳土@⑦有司,用作宝尊彝。”[③a]明确记载周王册命@①侯、授土授民之事。发掘者据此推定其地当即为周初燕都之所在,自无可置疑。????董家林城址地处今华北平原北部,西北临近防(房)山,有大石河(即琉璃河)绕遗址自北而南,又折向东流过。在金元之际lěi@⑧水(即永定河)夺此水下游河道以前,其一直是北方的一条大河。召公受封,择址建都于此水之畔乃势所必然。大石河在汉魏时期称圣水。《水经注·圣水》载:“圣水又东迳玉石山,谓之玉石口。山多珉玉燕石,故以玉石名之。其水伏流里余,潜源东出。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余,屈而流也。东过良乡县南(此句为经文)。圣水南流,历县西转,又南迳良乡县故城西,王莽之广阳也。有防水注之。水出县西北大防山南,而东南流迳羊头阜下,俗谓之羊头溪。其水东南流,至县东入圣水。圣水又南与乐水合。水出县西北大防南山,东南流,历县西而东南流注圣水。又东过其县故城南,又东迳圣聚南,盖藉水而怀称也。又东与侠河合。……又东过阳乡县北(此句为经文)。圣水自涿县东与桃水合。水首受涞水,于徐城东南良乡西分垣水,世谓之南沙沟,即桃水也。……桃水又东迳涿县故城北。……桃水又东北与垣水会。水上分涞水于良乡之桃水,世谓之北沙沟。故应劭曰:垣水出良乡。……垣水又东迳涿县北,东流注于桃。故应邵曰:垣水东入桃。阚yīn@⑨曰:至阳乡注之。今案经脉而不能届也。桃水东入阳乡,东注圣水。圣水又东,广阳水注之。……圣水又东南迳阳乡城西,不迳其北矣。县,故涿之阳亭也。”而据《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载:良乡县“在燕为中都,汉为良乡县”。又载:“圣水,《郡国志》云:俗名回城水,源出县西北玉石山,东流,经县北四里又南流,入范阳县界。”其所谓“中都”,当即指今所发现的董家林城址。战国时期,燕人以蓟(今北京)为上都,以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为下都。董家林城址所在正位于二者之间,其作为燕人发兴之地,存有燕先君宗庙,当有燕公室成员留守(“中都”之名可能为后人所称,先秦时期无此称例)。汉代于此置良乡县,魏晋以后良乡县治所北迁至今窦店村西[①b]。故《水经》言圣水“东过良乡县南”,而《水经注》言“圣水南流,历县西转,又南迳良乡县故城西。……又东迳其县故城南,又东迳圣聚南。”其“圣聚”,当为魏晋以后良乡故城(即董家林城址)以东之一聚落。《郡国志》(其引文不见于今传本《后汉书》所附司马彪之《郡国志》,当指东晋袁山松所撰者)所云“俗名回城水”,当是从圣水半环于良乡故城亦即原燕都城之西、南两面而得。今董家林村西南有回城村,当即相沿于此(回与洄互通)。其“圣水”,不见于《汉书》。《汉书·地理志上》载涿郡属县“良乡,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其垣水,当指流经良乡县境的较大河流,而不可能是指《水经注》所载之桃水支流垣水。且与注文所记垣水至涿县(今河北涿州)北注入桃水不合,而与注文所记圣水至阳乡(今涿州东北)合于桃水相符。由此推知,汉以前阳乡以上圣水当称垣水,汉魏之际方改称圣水,并以圣水统称阳乡以下桃水,而另移垣水之称于桃水支流。或可能此一时期河道有变,故郦道元有“今案经(指《水经》)脉而不能届”之惑。其良乡,于西汉末一度封于赵共王子刘交[①c],故注为侯国。其地临垣水,又曾为燕(@①)都城所在,将此二者联系起来考虑,则垣水极有可能是由@①水演变而来。古音垣、@①同属元部,垣属匣纽、@①属影纽,同为喉音,可互转[②c]。《说文解字》云:“@①,匿也。从匚、@⑩。”段玉裁注:“@①之言隐也。《周礼·宫人》:为之井@①。郑司农云:@①,路厕也。后郑云:@①猪为溜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按二说皆谓隐蔽之地也。”《说文解字》又释:匚,@①①xī@①②有所夹藏也。”从└,上有一覆之。凡匚之属皆从匚,读若xī@①②@①⑥同。”“└,匿也,象@①③曲隐蔽形。凡└之属皆从└,读若隐。”古圣水(垣水)经玉石山下伏流一里余,正为隐蔽之形,故有@①水之称。因└、匚义同,故@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