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1)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方面AD不足,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通货膨胀。为什么? 工会要求工资↑→成本↑→P↑、AS↓→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工会继续要求工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2)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当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引起通货膨胀。 完全垄断、寡头垄断→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超额利润、通货膨胀 (3)生产要素推进(供给冲击) 总供给↓、通货膨胀→产出、就业↓→政府采取增加需求的政策→总需求↑、价格↑,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无穷。 4.评价 成本推动假说的前提是总需求既定,提出该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滞胀”现象。 但该理论遭到了货币学派的尖锐批评。他们认为成本推进论将个别商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混为一谈,把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混为一谈。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1.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2. 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现实。 图示 混合型通货膨胀 从运动过程所表现的动态特征来看,混合型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 特点:最初起因来源于成本因素,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随后总需求扩张支持,价格水平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实际产量不会下降。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 特点:起因于需求的过度扩张,开始于流通领域,价格上升引起成本上升,价格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实际产量不会下降。 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这两种通货膨胀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经常是混合在一起。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1.基本观点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 2.理论的核心 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求增加部门,需求减少部门;先进部门,落后部门;开放部门,非开放部门),由于需求转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一个部门的工资、物价相应上升,另一部门会向前者看齐,结果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3.主要类型 (1)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 (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3)斯堪的纳维亚型通货膨胀 (1)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需求增加了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了的部门的产品价格由于攀比而趋于上涨,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两个部门:需求增加部门和需求减少部门 (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可以分为两大类:先进部门、落后部门。前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较快,后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而各部门工人要求“公平性原则”,即要求在工资报酬方面一视同仁。 当前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人的货币工资率也相应上升。这时,后一类部门的工人,不管本部门是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否盈利,也要求提高工资,否则以罢工相威胁。为了避免因罢工造成更大的损失,后一类部门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提高工人工资。这样会使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而引起通货膨胀。 (3)斯堪的纳维亚型通货膨胀 挪威经济学家奥德·奥克鲁斯特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创立了著名的“小国开放模型”。 所谓“小国”不是根据国土和人口因素而言的,而是指该国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而不能决定商品的国际价格。 开放经济中的“小国” 的经济可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 当世界市场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从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必然向其看齐,引起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最后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不同观点 中性论 促进论 促退论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 主要观点:促进论者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原因在于通货膨胀具有产出效应和强制储蓄效应,因此具有促进产出增加,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 理由: (1)在通货膨胀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可以减轻一定的债务负担。此外,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政府也可以获得追加的财政收入。如果政府将通过通货膨胀获得收入全部用于实际投资,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民间投资不因政府投资的增加而减少,那么这种通货膨胀性的政策就会因增加了投资而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建经济】21-JG-冲关宝典(中).pdf VIP
-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试卷.pdf VIP
- 【一建经济】21-JG-冲关宝典(上).pdf VIP
- 教师的专业成长课件.pptx VIP
- 西师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年级上册.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 VIP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pdf VIP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课件——本课程学习方法.pptx VIP
-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VIP
- 2011年数学建模B题国家一等奖2011年数学建模B题国家一等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