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与利益谁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义与利益谁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道义与利益谁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立论正方: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我方的观点是: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首先让我们明确辩题中关键词的定义。 我方认为,所谓道义是指道德与正义,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正义是指对是非、善恶做出的肯定判断。而利益指的是益处,有益于他人的事。人际关系是指在人们交往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由行为、情绪、认识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组成。因此,所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需要同时涵盖人际关系的三个成分。而判定道义与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哪个更大,标准是判定哪一方在人际关系中起基础、根本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命题讨论的背景不应局限在现实的表层,而应将目光深入现实的深层,并从大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方能得出一个更接近真理的结论。 首先,道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高尚品德和崇高气节,凝聚成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浩然正气。文天祥的绝笔之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还有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壮举,就是对道义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道义对人际关系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行为、情绪、认识的影响更是力度强、程度深、范围广。道义是人类认识的第一课。认识决定人的思想。“道非道,人之道”谁都不可能是木偶,任何的行为都不会是单纯的机械性的运动,所以,行为由思想决定,而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即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所以说我方的观点是正确的。 人际关系或许受到利益的影响,这点我们并不否认,但是以更为深邃的眼光和更为宽广的历史、现实视角,我们不难发现道义才是人际关系的主宰者,是历史演变、世界发展所无法磨灭和剥离的。利益的概念是益处,那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利益是不断发生着改变的,而道义所泛指的永远是道德和正义。那么正是因为利益的改变性、不确定性,说明了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才是基础、根本性的。 综上所述,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道义 dàoyì 〖moralityandjustice〗道德和正义 道德 dàodé 〖morals;ethics〗∶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正义: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 利益 lìyì 〖advantage;interest;profit;benefit〗益处;有益于他人的事 人际关系: 在人们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由行为、情绪、认识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组成。 影响: ①干扰、吸引而发生效应:玩归玩,别影响学习|受环境的影响|以你的言行去影响他。 ②没有根据的:影响附会之谈|言之凿凿,无一字依傍影响。 ③踪影;消息:茫然不得影响。 义利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价值关系。义利观则是人们对义利关系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家,有着各具特色的义利观。所谓义,古人解释很多,涵义较广,它既是指高尚的道德准则,又是指处理君臣关系、国家与人民关系的政治准则,它还是一种远大的社会理想。所谓利,则泛指一切物质利益、经济利益。它包括公利和私利两大类。义利观所谓的利,主要指私利而言。? 二、孔孟主张见利思义?   ?   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义利观的核心问题,孔孟的义利观也不例外。孔孟认为,人不可不重义,也不能离开利,在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统率和从属的关系,应当用义统率利,用义节制利,个人利益的获取应当符合义的原则,应当有助于促进义的实现,而不应当对义的实现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孔孟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观点十分明确。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见利思义[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4]。子张也说:见得思义[10]。这是告诉人们见到有利可得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1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13]。孔安国注:邦有道,当食禄,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也。公明贾评价公叔文子是:义而后取,人不厌其取。[12]孔子虽然对公叔文子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