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参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兰诗》教案参考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你知道它是歌颂谁的吗?(花木兰),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2、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听课文录音,赏读课文。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和句读,同时注意句子的抑扬顿挫。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找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气势。 四、默读诗歌,理解诗意。 1、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把不懂的语句作上记号。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难懂词句,通讲诗意。然后以全班为单位,小组互动,师生互动。 3、先全班释疑,解决小组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特殊字词、诗句的正确意思。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虫叫声,本文指木兰的叹息声。)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织布梭子的声音; 只) 3、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 :买。)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早晨;暮:傍晚。)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机:军机,军事,战场。度:过,飞过。)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铁衣:铠甲) 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记功。 转:次。 强:有余) 9、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扶将:扶持) 10、磨刀霍霍向猪羊。?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