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果参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眼果参照

凤眼果 基本资料    凤眼果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 植物形态   苹婆(《植物名实图考》) ,乔木,高达10米。树皮褐色。叶纸质,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形,暗栗色。花期5月。果期6~7月(贵州)。   野生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甘,温。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 《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用主治】温胃,杀虫。治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为散。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搽。圆形,长8~25匣米,宽5~1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钝,秃净;叶柄长2.5~5厘米。圆锥花序下垂,长8~28厘米;花杂性,无花冠;花萼粉红色,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状条形,被短柔毛;雄蕊柱柔弱,弯曲;雌花少数,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弯曲。蓇葖革质,卵状,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具喙,熟时暗红色,被短绒毛。种子1~5颗,椭圆球   【选方】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苹婆 百科名片 苹婆果实 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中文名称: 苹婆 别称: 凤眼果 二名法: Sterculia nobilili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锦葵目 Malvales 科: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属: 苹婆属 Sterculia 种: 苹婆 S. nobililis 分布区域: 中国南部和苏门答腊 形态特征   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开花。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   叶:纸质,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   花:圆锥花序疏散,腋生,倒垂,多花;多柄线状,秃净,花芽纺锤状;雄花萼钟形,直径约10毫米,外面有灰白色茸毛,内面红色,裂片线形,内弯,与萼管等长;雄芯柱柔弱,弯曲,雌花少数,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弯曲。蓇葖革质,卵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具喙,熟时暗红色,被短绒毛。花期:5月。   种子:1-5颗,种皮暗栗色,有粘质,内种皮革质,暗黑色。   果实:瞢荚果,果长约1O厘米,具果柄,果皮厚,革质,成熟果呈暗红色,被短茸毛,长圆状卵形,每果种子1—5枚,多数3枚,未熟果表皮青绿色,成熟时逐渐转为朱红色,皮红子黑,斜裂形如凤眼,故称“凤眼果” 。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本种原产中国南部,日本和苏门答腊亦有栽培,广州极常栽植为庭院观赏树,扦插成活率高,虽大枝亦易成活。 生长习性    苹婆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速生。 虽然在瘠薄及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佳,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温多湿, 生育适温约23—32oC。苹婆苗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高压嫁接等方法,也可利用其根蘖苗繁殖。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实生苗4-5年生始花。 名字探源    苹婆古有名频婆,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bimba音译,原意为“身影”。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为“相思树”。《佩文韵府》引《翻译名义集》: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多用以譬喻口唇之美,《敦煌变文集》中亦数见之。 药用价值   凤眼果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