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口原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梦 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 * 二、心理学家的梦理论 ?精神分析的观点 ??? 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得到满足。 《梦的解析》内容:释梦的历史、方法、梦愿望的达成、伪装、梦材料的来源、运作方式、梦的心理过程。 小汉斯之梦      生理学的观点 ???巴甫洛夫:脑皮层中未被抑制的神经组织的孤立活动引起的。梦具有高度的无意性和被动性,梦境特别奇异和怪诞。 认知观点?? ??福克斯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 * 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正确性 梦的作用 1、协调人体身心活动的一种方式 2、是传递信息的密码 3、是吉凶预兆 解析自己的梦 1、场景 2、人物或动物 3、物品 4、感受 5、行为 例:(研-切肤\老妇人与卖菜人) * 第二单元 注意 一、定义 人有选择性地接受外界刺激,并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的意识状态(注意看、听、想的状态,非心理过程)。 指向性:人能力有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 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 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开始需要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后来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称为无意注意。 *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一、广度 1.定义: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2--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九颗以上的石子儿 正常人的视野宽度为 3至7.5 厘 米---3至4秒  训练后:正常人的视野宽度 为 3至7.5 厘米--1至2秒 2.影响人的注意广度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a.?知觉对象集中,有规律性,注意广度越大 b.?颜色,大小,数量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a.?当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越大,渊博 b.?知觉活动任务越少,注意广度越大 ? ? ? ? ? ? ? ? ? ? ? * 二、稳定性 1.定义 (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 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注意时间?????? ? 5岁---7’ 12岁---20’ 17岁----30’ 20岁-----35’ 2.稳定性的条件 (1)人对所从事活动和意义的理解。理解越深,稳定性越强 (2)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3)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对注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3.注意的分散(分心) * 三、转移 1.?定义: 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 注意的转移不等于分配, 不等于分心。 2.?注意转移的条件: 注意转换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换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 * 四、分配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条件:1、熟悉+不熟悉 例:边听边记 2、几种活动中存在内在的联系 *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和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对内外环境(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欲求。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有其对象。 * (二)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生理性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性需要: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 进食、饮水、睡眠、排泄和性。 社会性需要(获得性需要):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产生的。求知、美、道德、劳动和交往的需要等。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性需要: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 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的需要。 精神性需要:与认知、审美、交往、道德和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