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1技术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瓦楞纸的层积构成 瓦楞纸纸质厚实,不易折弯。使用堆积的方式进行立体构成,通过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层积。 作业:(1或2) 1、在40*40cm的卡纸上,制作瓦棱折基板式构成一幅。(注明使用的形式法则) 2、在40*40cm的纸板上,制作无折基板式构成一幅,单体尺寸小于等于8*8cm。(注明使用的形式法则) 请列举出构成法则 (适用于平面、色彩、立体构成) 强调共性与规律秩序的构成法则 重复 近似 渐变 发射 强调个性与对比差异的构成法则 特异 集中 对比 强调共性与规律秩序的构成法则 重复 近似 渐变 发射 强调个性与对比差异的构成法则 特异 集中 对比 比例与尺度 稳定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变化与统一 形式美法则(感受) 构成法则(形态) 3、节奏与韵律 多个相同/相似的元素组合。 力的变化节奏。 力的变化韵律。 节奏===〉韵律 节奏==严谨,整齐、刻板; 韵律==自由,自然、奔放。 变化、对比、差异《===》统一、相似、调和 统一中求变化:特异关系。 变化中求统一:主次关系==调子,对称关系 使统一变得自然合理,使变化变得自然合理 4、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 练习 01: 平面图形立体化练习 使用一个平面构成单元图形,对其进行拉伸,使投影图变成立体造型,尽量使形态生动。 形态的认知心理 连续的原则 相似的原则 邻近的原则 分离的原则 知觉力就象形状、尺寸、色彩一样,都是形态的属性。 知觉力,可以被人们用视觉感知。 板式构成 板式构成的分类 瓦棱折基板构成(瓦棱折基——构成的形式) 在纸面上将美学规律与剪切、折叠等技法相结合的板式构成方法。 无机板构成 先设计半立体构成,然后将每个单元通过重复、渐变(美学规律)等方式排列的板式构成方法。 平面 半立体 立体 空间 二维思考模式向三维思考模式的转变 平面 立体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拉伸 扭曲 穿插 过渡 重组 …… 基本立体形体的创造 提升(拉伸Extract)最基本的三维创造手段 1 2 拉伸得到的形体 二维、半立体、三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 维: 两个空间尺度 装饰图案、海报、印刷品等属于二维设计。 三 维: 三个空间尺度、多感官(视觉、触觉) 产品造型、建筑、雕塑等属于三维设计。 半立体: 具备二维和三维的空间属性,但是高度属性有一定的范围(通常在一厘米左右的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的瓶盖、鞋底、摩擦条等,具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特征的形体。 半立体的制作方法 1、不切多折 通过多次折叠或弯曲,构成立体形态的方法。 2、一切多折 在纸面上用刀划出一条线(直线或曲线),然后利用这条切线反向拉引,并将纸多次折叠或弯曲,使纸具有立体感的构成方法。 3、多切多折 在纸面上用刀多次切割,并多次折叠或弯曲进行构成。应使用基本美学法则(如统一、对称、重复等),以免产生凌乱的效果。 什么是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要有方向性:前后、左右、头尾…… 美的形态==合理、自然 美的形态==简洁、秩序 美的形态==有情感的形态 请列举出构成法则 (适用于平面、色彩、立体构成) 强调共性与规律秩序的构成法则 重复 近似 渐变 发射 强调个性与对比差异的构成法则 特异 集中 对比 形态的形式美法则 1、比例与尺度 比例==形态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如黄金比、等差数列比、等比数列比等等。 比例是一种造型思维方式。 尺度==物与人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 天安门:远与近的感受。 同样一件形体,它的大小不同的感受。 比例 鹦鹉螺的黄金分割曲线 A︰C = B︰A = 5︰8 =1: 1.618 “黄金分割” 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 身边的黄金分割 人体14个“黄金点”: 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 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 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这分割点; 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颏唇沟正路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